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50节(第4/5页)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文聘和蒋奇率军赶到,两万人在隆隆鼓声的激励下,疯狂杀进。

北疆军没想到叛军的回援如此快速,猝不及防,被打得连连后退。赵云急忙指挥已经渡过鸿沟水的部分胡骑营将士向敌阵冲杀,掩护前锋军退回鸿沟水。

麴义下令停止攻击,陈兵于鸿沟水西岸,和叛军隔河对峙。

第二天,当麴义准备再攻时,斥候的禀报让他马上取消了攻击命令。叛军已经放弃浚仪和开封,全线后撤,攻击官渡和中牟的机会已经错过。

同天、吕布、樊篱各自指挥大军进驻浚仪和开封,然后向中牟城缓缓逼近。

同天,高顺接到命令,率步卒大军退守陈留、雍丘一线,阎柔率铁骑继续在襄邑一带阻敌。

消息传到许昌,袁绍怒不可遏,暴跳如雷。

兵力处于劣势的北疆军随意发动的一次攻击,竟然把第二道防线摧毁了,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难道联军如此不堪一击?第二道防线被摧毁,严重打击了联军士气,更把半个月前会盟许昌所带来的大好形势破坏得荡然无存。

第二道防线被摧毁,根本原因是袁熙遵从了袁绍的命令,没有在发现北疆军主力移师北翼战场,整个战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兵力支援曹操,结果曹操只能收缩防守,把驻防济水河两岸的兵力调回了城内。这样一来三陵亭方向的袁军失去了侧翼保护,被北疆军抓住机会成功突破,联军的整个防线随即崩溃。

但袁绍却把罪责全部推给了曹操和刘备,他认为第二道防线被毁,是因为曹操和刘备为了保存实力急速撤军引起的。他怒气冲天,说要杀了曹操和刘备。

沮授不敢直言劝谏,只好小声提醒他说,曹操和刘备的兵力折损较小,此刻我大军已退守第三道防线,如果围杀曹操、刘备,恐怕会引起大军震荡,导致第三道防线再度崩溃。

袁绍稍稍冷静了一点。既然现在不能动曹操刘备,那这口气就只能撒在田丰和袁熙头上了。袁绍下令,立即抓捕袁熙,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把他暂时监禁于南阳宛城。

是否抓捕田丰,袁绍有些犹豫。因为袁熙离开中牟后,把指挥权交给了田丰。当时那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田丰的处置是得当的。如果不是他果断下令大军撤守第三道防线,中牟现在已经丢了,而数万大军也被北疆军围在了浚仪和开封一线。唯独可以指责田丰的地方,就是他未经自己的同意,擅自下令大军撤退,但用这个理由抓捕田丰未免太牵强了。

想到前几天收到的田丰书信,袁绍就气不打一处来。田丰在信中公开指责他,就差没有开口骂了。这个人在洛阳北寺狱大牢里待了一阵后,火气不见小,反而更大了。袁绍越想越气,琢磨着找个什么更好的理由把他押回洛阳去。

这时许攸回到了许昌,他一事无成,被余怒未息的袁绍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顿。袁绍发泄了一番后,情绪稍微稳定了一点,和许攸商谈中原战场上的事。

许攸劝他立即赶到河南亲自指挥。这次曹操、刘备因一己之私害得联军不得不弃守整条防线,下次他们两个估计就要把河南拱手送给李弘了。另外,田丰这个人不能用了,要立刻把他抓起来送到洛阳去。许攸接着把田丰的家眷在冀州得到妥善照顾,其子在冀州巨鹿郡府任职一事告诉了袁绍。

“李弘请我带话给田丰,说如果在洛阳待不下去了,可以回冀州,回去后李弘答应至少给他一个太守。”许攸冷声说道,“我问李弘,那你们这几年可有联系。李弘说没有。怎么可能?洛阳许多冀州籍的官吏和家里都有联系,一年总有几次书信来往。田丰虽然是洛阳的大吏,按规定不允许联系其家人,但你知道他真的没有联系过吗?如果没有联系,他怎么对河北的新政那么熟悉?而且他还三番两次在大人面前,在我们面前说到河北新政的好处,这是什么意思?不是明摆着吗?以我看,这次大战后,不论我们输赢如何,田丰都要叛逃河北。他性命都难保了,他还待在洛阳干什么?难道他是白痴愿意伸着脖子给你砍?田丰的才华我们有目共睹,再加上他曾救过李弘的命,他到了河北势必会受到李弘的重用,到时我们会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