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42节(第4/6页)

李弘沉默不语。

“担心昌邑城吗?”呼衍元笳挥手说道,“昌邑城处在大军包围之下,即使丢了,也无大碍。只要我们重创了这一路叛军,然后再集中力量围歼攻击昌邑的叛军,中原战场上的兵力优势将控制在我们手上,夺取中原之期指日可待。”

李弘想了一下,叹了一口气,“大单于已经渡河南下陶丘,追击叛军的兵力只有我们这一万人。以一万人攻击四万到五万叛军,结果并不一定理想。你们还记得孝武皇帝时,你们的大单于曾以八万铁骑围攻李陵五千步卒一事吗?当年李陵率军且战且退,坚持近十日。如果不是军候管敢出卖,密告李陵箭矢将尽,李陵绝对可以杀回边塞。曹操、刘备的军队虽然比不上当年李陵的悍卒,但以四、五万大军抵挡我们一万人的攻击,成功突围没有问题。我自己过去在边塞就屡屡以步卒迎战铁骑,只要步卒足够强悍,铁骑并不一定能占多大便宜,所以我至今不愿意以铁骑正面对抗叛军的步卒战阵。”

“既然曹操能突围,我没有必再趁机杀他一万人。曹操刘备的实力如果太弱,会被袁绍吞并。叛军的联盟会因为曹操、刘备没有说话的份量而变得更加容易控制。袁绍的号令会因此得到忠实执行,这对我们即将开始的决战没有任何好处。”

呼衍元笳和兰嵘互相看看,对李弘的说法不以为然。叛军能突围并不代表自己不能发动攻击,不能重创其一部。即使重创了其一部,曹操、刘备也并一定会被袁绍吞并。

“颜良率军撤出河南已经很多天了,袁绍和刘表的大军速度再慢,也已经集结到浚仪、陈留一线了。”李弘继续说道,“所有人都认为曹操、刘备会渡河南撤,但他们一反常态,竟然选择了北撤,选择了最危险的路。我不能不考虑袁绍、刘表的大军会不会从封丘一线北上,设计伏击我们。”

“大将军的顾虑太多了。”兰嵘叹道,“大将军瞻前顾后,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这仗会越来越难。”

“我败不起,一仗都败不起。”李弘指指自己的胸膛,“我败一仗,士气受到打击,将士们的信心会大受影响。叛军赢了一仗,士气会有所恢复,他们击败我们的决心会更加坚定。此消彼涨之下,战局的发展可能会失控。”

“此仗若败,河北将遭受重创,我个人生死荣辱是一件小事,但朝廷无力南下攻伐中原平定天下却是一件大事。我承担不了这个责任,我只能胜不能败。”李弘仰天长叹,“不管你们是不是认为我变得胆小了,变得不会打仗了,或者认为我这仗打得太窝囊,但最后我只要打赢了,我就能站着回晋阳,否则我……”

李弘没有说下去。呼衍元笳和兰嵘互相看看,同时笑了起来,“大将军,这仗像你这么打下去,想不赢都难啊。”

第二天黄昏,李弘率军赶到长垣城下。

曹操、刘备据城坚守,并向濮水河西岸的燕城求援。辛评闻讯大喜,亲自赶到河边指挥船只接应曹操和刘备。有了这支庞大的军队,自己不但可以挡住颜良的进攻,或许还能夺回白马城。

李弘的目标是长垣城,所以他屯兵城下,并没有向叛军发动攻击,任由叛军撤退。同时他担心颜良贸然攻击燕城,派人再度急告颜良文丑,务必小心,攻击燕城的时候千万不要大意。

当天深夜,昌邑城终于来书。

田畴把昌邑战事的前后述说了一遍,并向大将军请罪。田畴承认,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昌邑城短暂失守,并让张飞救走荀彧和叛军家眷。

大军占据昌邑城后,主力全部赶赴定陶,城中仅留下南军刘遇的中卫营。刘遇和一帮将领镇守城池,忙于城防,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清理昌邑诸府。昌邑是兖州刺史部所在地,又是曹操的丞相府所在地,府衙众多。这些府衙熟知兖州事务,对北疆军迅速稳定各地郡县非常重要。所以刘遇在兖州刺史杨奇没有到达的情况下,为维持诸府运作,保留了各府衙的低层普通官吏。杨奇要安抚刚刚归顺的泰山郡和鲁国,近期根本没有时间赶到昌邑城。陈宫是督运粮草到昌邑,随即就到任城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