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7章.风雷激荡 第15节(第3/5页)

按说李玮应该能理解李弘的心思,这个时候他出面举荐贾诩出任两府长史实在不合适,而且李弘还有意让田畴回来,这就显得更不合适了。李弘和田畴的关系太过密切,尤其还牵扯到夫人小雨和战死在落日原的田重,所以在李弘的心里,田畴就是他的弟弟,傅燮大人之子傅干就是他另外一个弟弟。这在河北上下,无人不知。因此李玮这么做,会让人觉得他是在有意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弘喊来田畴,把李玮的书信给他看了,征询他的意见。田畴看完书信后微微一笑。大将军,仲渊兄这不是在举荐贾大人,而是向你表明他的心迹。这个时候除了他,谁还敢向你举荐北疆之外的大吏出任两府长史?李弘说道,我不高兴的地方就是这个。我为什么要上奏长公主把朱穆、余鹏调离朝廷?我就是想警告他,叫他收敛一点,凡事不要喜欢自作主张,这对他不好。现在他是大司农,有时候我还可以说说他,将来他出任三公了,我还怎么说他?他这个自以为是的性格如果不改,迟早要吃亏。

田畴笑道,我有空私下劝劝他。不过让贾大人兼领两府长史,我也同意,这可以让原长安旧臣感到安全,让他们更加相信大将军。

李弘见田畴没有意见,于是拜请贾诩兼领两府长史。如果此仗能打赢,作为直接辅佐大将军的两府长史,其功劳之大可想而知。贾诩为此很感激大将军对他的信任。

贾诩年纪大,言语不多,为人谦恭谨慎,处世淡泊。相处数日后,李弘很喜欢他与世无争的性格,常常和他聊聊天,谈谈过去西凉的事,彼此都很欣赏。

“贾大人对眼前的局面有什么看法?”

贾诩拱手说道:“大战之前,我们曾有过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阻击,第二步是拖,第三步是相机歼敌。目前看来,战局虽然没有我们预料得那样顺利,但基本上也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眼前这点小小被动,对大局其实并没有太大影响。相对于叛军来说,他们更加被动,因为中路战场上的曹操至今还没有拿下东武阳和阳平,他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很远很远。”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改被动为主动,除了兵力部署上的适当调整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存实力。我们把有限兵力投入到这种无谓的消耗中,实在不值得。”

“现在就把他们放进来?”李弘摇摇头,“现在放进来太早了,对冀州百姓来说,叛军这么快就打到清河一线,说明叛军实力很强大,容易引起他们的恐慌。我很难保证后方不出问题。从朝廷这个角度来说,我宁愿牺牲一部分将士的性命,也不愿意让无辜百姓担惊受怕,甚至引发逃亡的浪潮。我必须要让百姓们感觉到冀州很安全。”

贾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指着地图说道:“那就把曹操放到甘陵城,让叛军的意图得到部分实现。这样袁绍的攻击就会减弱,西路战场上的北军损失就会大大减少。”

叛军的攻击目标是冀州中部,拿下了安平国的信都城,也就基本上拿下了大半个冀州。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三路大军必须要互相配合,保持合适的距离,以便于互相支援。我们先把曹操放进甘陵国,等于打乱了三路叛军之间的距离,这样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曹操进入甘陵国后,和我们进入相持阶段。此时,他为了继续北上,必须要得到左右两翼的配合,他会不断地督促袁绍进攻邺城。同时,我们为了阻击曹操,肯定要抽调东路的兵力支援中路战场。

只要我们的援军赶到甘陵国,而袁绍也已经逼近了邺城,曹操在这种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必定会分兵支援田楷,让田楷趁着东路战场兵力单薄之际,猛攻南皮。

歼敌的机会就在这调动之中,而我们现在兵力上的被动也因此被转化成了诱敌之策。

李弘、田畴、傅干、司马懿、陈群、袁涣等人已经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不禁连连点头。

“看样子,为了稳定民心,我这大将军行辕要搬到甘陵国了。”李弘笑着说道。

“大将军如果愿意赶到甘陵国指挥,那么我们在机会的把握上将更加准确,这一仗的胜算也就更大了。”贾诩捻须笑道,“袁术那种子虚乌有的事不可靠,如果有,我们可以占点便宜,如果没有,根本就是一个圈套,我们也不能放弃。我们要趁着袁术在中原的机会,把这事变成真的,让曹操在适当的时候信以为真,让他在顾此失彼之下,连出错着,他想不败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