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4章.破釜沉舟 第11节(第3/4页)

李玮明白了李弘的心思。

李弘的注意力不在关中,也不在洛阳,而是在冀州流民身上。这就象当年李弘刚刚到并州招抚黄巾军和安置流民屯田一样,他已经无心去管其它事了。现在,只要是有利于解决冀州流民吃饭的事,李弘就支持,否则,他一概否决。也就是说,他支持自己目前所作的一切。

李弘碍于身份,不好直接出面逼着长公主和朝廷遵从天子的圣旨,所以他对晋阳的事不理不睬。在李弘看来,晋阳不论闹到什么地步,天子的圣旨摆在那,自己只要不过分,只要事事恭敬,面子功夫做足,自已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谁也管不到。

如今董卓伏诛,天子主政,长安朝廷大权独揽的消息已经得到证实,自己还硬撑着这么个有名无实的晋阳朝廷干什么?难道非要背上一个挟持长公主和朝廷,坐实篡逆的罪名?朝中这帮老臣非要利用这么个富丽堂皇的门面来掣肘自己,自己也没办法。总不能当着诸多老臣的面,公然撕破脸。徐荣、李玮、鲜于辅三人这么一闹,恰好解决了自己的难题。

李弘在书信的最后说道,关中还没有稳下来,长公主和这帮老臣暂时不要送到长安,以免出现意外。

李玮急忙请来鲜于辅和余鹏,把李弘的密信给两人看了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鲜于辅和余鹏欣然同意。

鲜于辅下令撤走包围龙泉的大军。李玮下令骠骑大将军府随大军迁到龙山大营。

李玮以八百里快骑急告北疆十六郡,今董卓伏诛,天子主政。长公主奉旨撤消晋阳朝廷,并将于近日率朝中部分老臣返回长安。

李玮以骠骑大将军李弘的名义写了一份奏章,然后命令八百里快骑急送长安。

李弘向天子和朝廷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之意,并承诺于六月的时候一定把长公主和朝中老臣安全送回长安。李弘在奏章中还详细叙说了大漠发生的叛乱。鲜卑三部全部反了,大漠即将丢失,并州和幽州边境马上就要爆发大战。在大汉今日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要想守住边郡非常困难。为了确保大汉疆域,李弘恳求朝廷,暂时让自己主掌河北并、幽、冀三州军政,以便最大程度地整合三州之力,击退胡人的入侵。

鲜于辅急告徐荣,把北疆军主力撤回河东,仅在弘农城留驻少量人马,以威慑关东和关中两地。鲜于辅同时以骠骑大将军府的名义书告朱俊,晋阳朝廷已奉旨撤消,北疆上下坚决遵从天子和长安朝廷的一切命令。朱俊大人和河南尹的兵马可以到河东暂驻,也可以留驻关西,大军所需钱粮暂由北疆调拨。

李玮和鲜于辅的连番举动,逼迫长公主和张温等老臣不得不遵从天子旨意,撤消了朝廷。长公主和长公主府随即失去了所有权柄,等待着李玮派军把他们送回长安。

****

五月上,李傕在西凉诸将的拥戴下出任大军统帅,指挥大军再次杀向华阴城。

段煨和皇甫鸿率军阻击,但面对近乎疯狂的攻城大军,北军将士力不从心,死伤惨重。大战的第五天,贾诩指挥部下利用挖掘了五天五夜的地道,成功杀进城内。华阴城丢失。

西凉诸将率军急进一百里,再攻郑县。北军士气涣散,溃不成军,弃城而逃。

王允接到叛军再攻关中的消息后,急令吕布率军援救。吕布赶到戏亭的时候,和段煨、皇甫鸿的败军相遇。三人重整大军,准备再战。

段煨军中有人叛逃,吕布闻讯大怒,责骂段煨治军不严。段煨和董卓、朱俊都是同时代的武将,年纪大,资格老,战功显赫,哪里受得了吕布的指责。他当即出言辱骂吕布,说吕布是胡奴,是叛主的小人。虽然董卓杀死丁原在先,吕布为故主报仇也无可非议,但吕布背叛董卓也是事实。段煨这一骂,正好戳到吕布的痛处。吕布勃然大怒,不顾皇甫鸿的劝阻,命人把段煨拖出去打了二十军棍。

段煨的许多部下、亲卫都是当年跟随段煨在西疆战场上出生入死多年的悍将,他们看到段煨被打,眼珠子都红了,“杀了吕布,为大人报仇。”

五月中,李傕随后挥军杀到,双方在戏亭大战。段煨部下临阵倒戈,吕布、皇甫鸿大败,退回新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