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三国人物介绍-魏(上)(第26/27页)
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③崔琰鉴识笃义。
《先贤行状》: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於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人物之许攸
字:子远
籍贯:荆州 南阳(今河南南阳)
历史年表:
许攸年青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
184年左右,冀州刺史王芬与许攸等人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最终以失败告终。
189年,袁绍从董卓初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196年,汉献帝东归,许攸劝袁绍迎接汉献帝,袁绍不听,许攸深感不满。
200年,曹操、袁绍开始交战,许攸劝袁绍缓攻曹操,袁绍自以为强盛,不听劝谏,许攸深感失望。许攸贪财,其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治,许攸于是投奔曹操,建议曹操出兵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后袁绍将张郃、高览来降,曹洪表示不信任,许攸出面为其担保。
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拥兵自重,屡次轻慢曹操,称呼曹操小名,曹操表面上虽嘻笑,心里却很讨厌他。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历史评价:
孔融:许攸,智计之士也。
荀彧:许攸贪而不治。
人物之娄圭
字:子伯
功绩:破马超军
人物传记:
与太祖有旧。初平中在荆州北界合众,后诣太祖。太祖以为大将,不使典兵,常在坐席言议。子伯少有猛志,尝叹息曰:“男兒居世,会当得数万兵千匹骑著后耳!”侪辈笑之。后坐藏亡命,被系当死,得逾狱出,捕者追之急,子伯乃变衣服如助捕者,吏不能觉,遂以得免。会天下义兵起,子伯亦合众与刘表相依。后归曹公,遂为所用,军国大计常与焉。刘表亡,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诈,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公曰:“大善。”遂进兵。宠秩子伯,家累千金。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及河北平定,随在冀州。其后太祖从诸子出游,子伯时亦随从。子伯顾谓左右曰:“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人有白者,太祖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
历史评价:
曹操:①子伯之计,孤不及也。②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
鱼豢: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也,然张一目之罗,终不得鸟矣。鸟能远飞,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远矣。”以此推之,大魏之作,虽有功臣,亦未必非兹辈胥附之由也。
人物之夏侯惇
字:元让
时间:157——220(寿64)
籍贯:豫州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号:盲夏侯
官职:大将军
谥号:忠侯
战绩:1、濮阳之战战败,被吕布俘虏,后来被手下将韩浩救出。2、官渡之战战胜,夏侯惇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3、博望坡之战战败,被刘备伏兵所击,逃跑了。
家庭成员:弟:夏侯廉,字:夏侯充、夏侯楙
历史年表:
夏侯惇是西汉名臣夏侯婴的后代,14岁时,跟从老师学习,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
[190年],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担任裨将,跟随征伐。后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让夏侯惇为司马,另外带兵屯住于白马,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193年],曹操进攻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张邈叛变迎接吕布,曹操的家在鄄城,惇带领部队轻装前往,与吕布在半路相遇,经过交战。吕布退还,但随即进入濮阳,袭击了夏侯惇军的辎重部队。吕布派遣将领诈降,成功绑架了夏侯惇。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招兵袭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曹操从徐州归还,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吕布,被流矢射中左眼。后来,夏侯惇兼任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民众也因此得到了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