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岳飞 堕落的天使(二)(第21/46页)

岳飞能打仗,会带兵,身先士卒,同甘共苦,不忘国耻,不忘己责,但就是不懂得如何做人,只知执理,不知尊礼,立身难坚,立家难兴,立国难厚!而中华民族则早在岳飞那个时代之前而至今,就无时不面临着危机,面临着耻辱,做为他的一分子,要是不懂得这个“忍辱负重”及如何负重的话,那你就很难保证不会在力行堂堂君子之时,却意外的做了个区区小人……

“不知礼,无以立也!”

君子者立人,小人者立事。

立人者克己知礼,立事者纵己执理。

岳母的良苦用心,岳飞明白吗?

今人明白吗?

悲夫!

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一)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连载

出版:中华书局

转摘自:无锡新传媒

本帖为原著部分摘录

彭林简历:

彭林,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周礼》、《仪礼》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等,其中“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目录: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自序

●礼是什么

●礼缘何而作

●礼的分类

●礼的要素

●礼与乐

●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纲领--《周礼》

●贯串生死的人生礼仪--《仪礼》

●阐发礼义的妙语集萃--《礼记》

●冠者礼之始也:冠礼

●合二姓之好:婚礼

●礼尚往来:士相见礼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乡饮酒礼

●立德正己之礼:射礼

●明君臣上下相尊之义:燕礼

●诸侯相接以敬让:聘 礼

●称情而立文:丧服

●侍奉逝者的魂魄:士丧礼

●埋藏亲人的遗体:既夕礼

●安魂之祭:士虞礼

●祭祀万世师表:释奠礼

●诗礼传家:家礼

●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作者其它相关作品: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

http://post.baidu.com/f?kz=16403500

作者: 溪山琴况 2005-8-9 21:58 回复此发言

2回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连载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自序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播于海外。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薮,《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不无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礼乐文化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受到了种种责难,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一是礼乐文化的性质问题。有人认为,礼乐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早已过时,谁再提倡,谁就是逆潮流而动。态度最激烈的是‘文革‘时期的江青等人,他们诬蔑孔子是搞复辟的祖师爷,说孔子‘

克己复礼‘就是要复辟奴隶制。

二是礼乐文化是否还有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当今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于先秦、两汉,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礼》表述的礼仪对我们已经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