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兵变本能寺 十二 铁汉柔肠(第4/5页)

家康在西尾城滞留了九天。不,与其说是滞留,倒不如说是滞阵更合适。这九天他是在军中度过的,连战服都没有脱,一直带领着火枪队四处巡逻。

虽然连绵不断的雨到了第七天下午,终于停了,可是,当晚却令家康极度心慌和焦虑。从那以后,再也无人来为信康求情。大概是由于家康给所有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已经铁了心,再怎么求情也不会改变主意了。此间,送给信长的处理信康之意见的答复函也来了,内容如下:“既然连父亲、家臣都抛弃了他,那么,无论就是孰非,均着家康之意处理即可。”

这些都在预料之中,因此,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一天,家康把信使小栗大六叫来。他装作毫不在意地问道:“三郎怎么样了?”

小栗大六每天都往返于大滨和西尾之间,向家康汇报信康的详情。“还是老样子,每天都在房里闭门思过,一步也不肯出来。”

“哦。”家康叹了口气。

对于自己的命令,信康都在严格地遵守。如此一来,应该可以安心一阵子了,可是,家康反而觉得更不踏实。会不会有个聪明人察觉埋藏在家康心中的秘密,把信康带到某个地方去呢?

大滨位于海边,虽说陆地上的守卫非常严,可是,如果有人神不知鬼不觉,在夜色的掩护下,驾一叶小舟悄悄地过去把信康救走,那么切腹的命令岂不一句空话?

在此期间,如信长理解了德姬悲伤的心情,信康或许就不用死了。

不,不该这样想,明天就让他切腹!

家康几天来一直陷于悲伤、迷惘和焦虑。

绵绵秋雨终于停了,晴朗的天空碧蓝如洗。连日来烦琐的事务让家康身心俱疲,至今还觉得生气。

不要再拖了,今晚必须下决心……这天晚上,头顶着星空,家康在城里踱来踱去,思量着究竟如何处理信康,竟一直踱了半刻之久。可是,一旦信念动摇,便决断难下,决断不下则无眠,于是,只好睁着眼睛熬到天亮。结果,天亮以后,他竟然有了另一种决断:把信康转移到远州的堀江。

在大滨,家康的命令太有威慑力,无人敢反抗。如果把信康转移到滨名湖的堀江,就会有人洞悉家康的心思,驾一条小舟营救。其中一人应该是一开始就和此事有牵连的酒井忠次,另一则是和忠次一起从安土回来的大久保忠世。这二人都有和信康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一定会想,主公为何会把信康转移到堀江,自然会察觉家康身为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把信康放在大滨不妥,明天是初九,把他转移至远州的堀江。你去安排一下。”家康把松平家忠叫来吩咐完毕后,才发现天已大亮。

天正七年八月初九,信康被转移至滨名湖东北岸的堀江城。

这天,接到父亲让他离开大滨的命令,信康很奇怪,一人自言自语:“父亲也用不着对我如此小心,我又不会逃跑,真是的!”信康以为,大滨距离冈崎较近,把自己囚禁在这里,万一有人发生骚乱,有可能劫走他。所以,父亲就把他转移到离居城较近的堀江,这样安全一些。“亲吉,你去跟父亲说,让他老人家放心好了,三郎决不会怨恨父亲。”

天高云淡。信康钻进囚车的时候,使劲地踮着脚,冲着亲吉微笑:“亲吉,今后恐再也见不着你了。”

亲吉转过脸去,弓着腰,说不出话来。

“父亲就托付给你了,愿他老人家健康平安。”

随信康一起去的有五个下人,路上押解的全都是家康从滨松带来的亲兵。家康出了西尾城,恋恋不舍地望着他们离去,然后返回冈崎。

当天晚上,家康翻来覆去睡不实,在梦里,饱迷迷糊糊地听到船儿划过湖水的声音,梦见酒井忠次的家臣们从吉田城出发,前去营救信康。

“后果由我承担,总之,快去营救三郎,否则,我何颜见江东父老!”只见忠次站在船头,对着兵丁们大声喊叫。一睁眼,天已经亮了,枕头也早巳被汗水浸透。

家康起了床,和平常一样,等待着堀江来的消息。难道信康半路上被什么人劫走了?莫不是忠次的手下坐船去营救了?家康总觉得今天肯定会有什么消息,他心里一直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