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重振幽州(第2/3页)

刺史僚属,都是自辟,其中地位最尊的乃是别驾从事,这个职务自然落到了关靖头上。然而是勋对于关靖的政治斗争能力那是钦佩得五体投地,对于这位的理民之才、战略之谋,却要大大打上一个问号——要不然公孙瓒也不会那么惨了。故此这位别驾从事,名为“录众事”,其实啥都不用管,整日优游而已。

其余僚署,大多是征辟的本地人。幽州大族不少,世家不多,而那些大族,不是被公孙瓒杀了,就是被袁绍杀了,剩下几户也大多被曹操把当主迁往许都——比方说鲜于氏——对于是勋来说,就如同一张空白的纸张一般,即便任用其人,也不易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就中他最器重两人,一是名将、大儒卢植之子卢毓字子家,二是未来的曹魏名臣田豫字国让。

这年月地方权力绝对强大,郡守、国相、刺史,除了不能世袭外,跟封建诸侯也没啥两样,尤其象幽州这种偏远地区,朝廷除了征税外几乎啥都不管。故而是勋镇守幽州,除了妻妾儿女还不能尽数接到身边外,比居于都内更要舒心得多了——偌大的土地,近百万人口,皆可一言而决,这真是男人的天堂啊!

他并不是没有做过地方官,首任是小小的成阳令,不足挂齿;第二回做河东郡守,郡内空虚,匈奴在侧,那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第三回是朔州刺史,但初上任的时候,手里仅仅捏着一个西河郡而已,且若论人口之稀疏,还不如河东呢。只有这回为幽州刺史,虽非中原大州,且屡经兵燹,胡虏在侧,终究户口数恢复速度挺快,而胡人亦不为大患,可以放心大胆地施行自己的政策。

是勋的政策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不外乎兴农、崇商、重教、整军、修路与和胡。兴农不稀奇,这年月换谁当这个幽州刺史,首重都是农事。是勋在履任之初,就问于禁借兵,在州内来了趟大扫荡,如土垠人高艾等趁乱而起,聚众数千,到处打家劫舍的豪强,花了小半年的时间全都陆续荡平。所挟良民,授予土地,使其自耕,勇健者编为州兵,勇健而不堪用的,全都圈起来屯田。幽州广袤,闲田正多,只要不引起大的纠纷,他全都充作官用,分配给流散百姓垦荒。

对于那些中上等人家,则以山泽之利诱之,或多或少收买他们的田产——当然啦,这年月的士人大多重土,要他们田地比要他们命更严重,可惜刺史有兵在握,一方面辣手无情,同时又惯耍朝三暮四的手段,又有谁人能够抵挡?

崇商与和胡本为一事。幽州境内还有很多乌丸部落,虽被曹操逐一拆分,仓促间亦不可强力压榨也,而幽州之北、之西,还有很多鲜卑部族游牧。是勋一纸书信,拓拔等数部即向东迁徙,在临近代郡的并州雁门郡内圈起了牧场——雁门太守乃是郭淮之父郭缊,只要事先打个招呼,自然无有不允。有了拓拔的犄角牵制,步度根和轲比能等部便不敢轻易冒犯幽州啦。

此前有了曹操的首肯,是勋即在边境上开设了四处关市,与鲜卑、乌丸贸易。除铁器限定出口,汉人尤其是匠人绝对不许逾塞外,其余各种汉地的物资,不加限制地全都用来交换牛马。如今是勋“御用”的商队已不下十数家,将中原的奇珍异宝陆续输往草原——是使君说了,有大宗交易能力的,只有胡部大人,而那些大人们都是最喜欢奢侈品的。

其实这算盘很好打,一匹绢可换十斤铁,胡部大人给自己的妻妾多做两身丝衣,就相当于少造两柄刀剑。是勋恨不能所有大人全都绸缎满箧、铜镜满帐,摘下皮扳指来换上宝石戒指……至于输入的牛马,大约一半留下幽州自用,另一半输入中原地区,以换取更多的奢侈品。

此外,是勋还以卢毓主其事,请护乌丸校尉阎柔和徐无县令田畴相助,征调民夫,希望打通从白檀经平冈直到柳城的通路。因为曹操是前车之鉴,无法寄望于海边的道路,即便不赶上雨季,那条道路也是泥泞难行的,大军很难快速通过,以逼辽东。只可惜为怕耽误了农事,所以徭役的征集数量很少,工程也被迫做做停停,可容大军通行的道路,才刚修到后世的承德市附近而已,还不到全程的十分之一。要不是诸葛亮心灵手巧,革新了几样运输工具,估计整体进度还会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