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华初露 32 智通判献策钦差府 勇傅恒击鼓巡抚衙(第4/5页)



  第二日傍晚,傅恒的八百里加紧奏折递到军机处。这晚恰是讷亲当值,见是盗匪围困州县的急事,一刻不停地命军机处当值太监秦玉速往养心殿禀报,自己跟在后头到永巷口等候旨意。过了不到一袋烟功夫,高无庸便带着秦玉一起过来,“命讷亲即刻见驾。”

  “地方官讳盗误国,情殊可恨!”乾隆看了奏折和急报文书,轻轻推到一边,说道:“山西一直报说飘高只有一千多人。何来这五千匪众?这些事军机处不去核查,上书房也不管,真不知你们每日都做些什么!”讷亲原先还想解释几句。听乾隆数落的,也包括自己在内,只好咽了一口唾沫,笑道:“皇上责的是。这里头有个讲究,文官为了求个好评,总要粉饰太平,把自己的治绩说得花团锦簇;武官呢,靠剿贼捕盗发财,总把敌情报得凶险无比。莫如每县都设一个巡检分司,不归县令统辖,隶属当地驻军。这样文武互为监督,情形或者就好些儿。”乾隆想了想,笑道:“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如今文武官都怕死、都爱钱,世风日下如何是好!把这几份折子留下。你去一趟十四贝勒府,把山西匪情和傅恒措置方略禀一下十四爷。如他没有意见,你就不必过来。要觉得很不妥当,你今夜再进来一趟,把十四贝勒的话带给朕。朕今晚不进内宫,就在这里披阅奏章。”

  讷亲连连答应着退了出去。乾隆嫌灯光太暗,叫人又在身后点了两支大蜡烛,一份一份检看各地奏章。因见到高恒奏报江西匪众土崩瓦解,罗霄山一带已经廓清。乾隆略一沉吟,提笔蘸了朱砂批道:

  好则好矣,了则未了。匪首渠魁何在?传囚进京来给朕看!尔未亲临前敌,何以知其‘已经廓清’,尔果赴罗霄山乎?朕见尔亦少不更事,效伊等之欺尔,转而欺朕之天聪耶?不擒匪首一技花来京验看,朕不信也!

  写了撂在一边。又翻看一份,是尹继善在南京设立义仓、平素积粮,荒时赈济的条陈。乾隆想放过一边,又取回来,批了几句:

  知道了。此为实心任政之举,休避怨嫌放胆做去。江南财赋根本之地。人文荟萃之乡,有你小尹在,不劳朕心。

  写完这才细看傅恒的折子,参酌了临县的报急文书,又沉思了一会儿,援笔写道:

  尔之详细罗列到山西情形,欲为异日规避处分留地步耶?此番钦差首务即剿驮驮峰飘贼,尔日事应酬,使敌人坐大,此咎将谁任之?江西匪众已殄灭矣。山西如有磋跌,即使朕不加罪,汝有何面目见朕?

  他仰身叹息一声,突然想到了棠儿,正想抚慰勉励傅恒几句,高无庸进来报说:“讷亲和十四贝勒请见,在永巷口。宫门已经下钥,得请旨才能开门放人。”

  “快请!”

  乾隆说着偏身下炕,因身上只穿了件袍子,忙命人系了腰带,又套了件月白缂丝府绸夹褂,穿戴刚停当,讷亲和允禵已经进来。见允禵要行大礼,乾隆忙一把扶住,满脸都是笑,说道:“十四叔,往后私地见面免了这一层!小时候我和老五常滚在你怀里,扭股糖似的要蝈蝈,想起来和昨日的事似的,如今名分有别,自己再拘束些儿,这‘天伦’二字还有什么趣儿呢?”

  “万岁是这么说,臣可是不敢当呢!”允禵差一点落下泪,说道:“照傅恒这个打法,临县保不住了。临县保不住,飘高就打通了逃亡陕北的路。陕西那边榆林城存着几十万石粮。陕北苦寒之地,民风刁悍,飘高在这里扎住根,就成了大敌!万万不可轻忽,所以夤夜来见皇上,军事上要有些措置。”乾隆浑身一震,倒抽了一口冷气,望着允禵没吱声。允禵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山西图志,展开来平铺在案上,手指口说,几乎与李侍尧的见地一样,未了又道:“千里奔袭,心厥上将军。如今傅恒奔袭路程其实超过了一千五百里!若我是飘高,在白石沟恶虎滩一带设伏,傅恒几千疲兵恐怕就要全军覆没!”

  乾隆边看边听,头上已沁出冷汗,回身一屁股坐在椅上,叹道:“书生误国,朕用错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