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第12/13页)

[14] 此处观点得益于崇明的启发,特此致谢。参见许纪霖、崇明等:《文明与帝国:西方的两张面孔》,见许纪霖主编:《启蒙的遗产与反思》(《知识分子论丛》,第9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5] 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见《梁启超全集》,第2册,第799页。

[16]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第168页。

[17] 杨度:《金铁主义说》,见刘晴波编:《杨度集》,第219、235页。

[18]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146页。

[19] 梁启超:《自由书·答客难》,《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357页。

[20] 张东荪:《制治根本论》,载《甲寅》杂志,第1卷第5号,1915年5月10日。

[21] 杜亚泉:《共和政体与国民心理》,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54页。

[22] 杜亚泉:《迷乱之现代人心》,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62—363页。

[23] 杜亚泉:《迷乱之现代人心》,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63页。

[24] 杜亚泉:《迷乱之现代人心》,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64页。

[25] 杜亚泉:《国民共同之概念》,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258页。

[26] 康有为:《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见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90、913页。

[27] 严复:《思古篇》,见欧阳哲生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严复卷》,第601页。

[28] 参见[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第211页。

[29] 严复:《原强》,见欧阳哲生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严复卷》,第547页。

[30] 严复:《读经当积极提倡》,见欧阳哲生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严复卷》,第603页。

[31] 严复:《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神议》,见王栻主编:《严复集》,第2册,第344页。

[32] 梁启超:《国性篇》,见《梁启超全集》,第5册,第2554—2555页。

[33] 参见[英]以赛亚·伯林:《反启蒙运动》,见氏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第1—28页。

[34] 梁启超:《大中华发刊辞》,见《梁启超全集》,第5册,第2823—2825页。

[35] 梁济:《梁巨川遗书》,黄曙辉编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4页。

[36] 梁济:《梁巨川遗书》,黄曙辉编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4页。

[37] 梁济:《梁巨川遗书》,第101、103页。

[38] 这里所说的五四时代,是从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办,到1925年国民大革命兴起,这是一个广义上的五四,包含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39] 严复致熊纯如,见王栻主编:《严复集》,第3册,第692页。

[40]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见《梁启超全集》,第5册,第2974页。

[41]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见《梁启超全集》,第5册,第2972页。

[42]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见《梁启超全集》,第5册,第2978页。

[43]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见《梁启超全集》,第5册,第2973页。

[44] 胡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载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2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3页。

[45] 胡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载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21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34—136页。

[46] 胡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载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21卷,第263—264页。

[47] 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136—139页。

[48]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175—179页。

[49]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179页。

[50]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