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关(第2/2页)
走十数里,到一城,巍巍然双门谨闭,城额横书“鬼门关”三字。二青衣扣门不应,再扣之,旁边突出一鬼,貌甚狰狞,与二青衣互相争斗。遥见红灯一对,四轿中坐一官长,传呼而来。近视之,似太仓州城隍神。神问:“你是何姓名?”对:“系下场矿仓州学生员。”神曰:“你来尚早,此处不可久停。”命撤所导灯送归。
原来这朱秀才本不该死,那二青衣大约是什么邪鬼,所以把关鬼卒不放入内,与二青衣扭斗,做得并不错。但如果不遇到太仓的城隍,朱秀才的生魂就只能撂到关前,境况恐怕更糟。当然,鬼魂入关须要有批文,出关就更不能含糊了。徐庆滨《信征录》“沈六飞复生”条,言沈六飞入冥后,发现是误抓,被冥官放回,言及一关,虽然未说明是鬼门关,但为阴阳二途的分界是无疑的:
有吏领出,至一关,问有文书否,曰无之。守关者曰:“既已放回,若复回取文书,则房舍坏矣。我有空头文书,为汝填之。”即举笔落墨,皆成金字。
顺便说一下四川(如今是归属于重庆市了)酆都鬼城的“鬼门关”。据卫惠林教授一九三五年的《酆都宗教习俗调查》,酆都县平都山上有阎罗天子殿,天子殿后门称为鬼门关。由鬼门关稍向西南下行为望乡台。此鬼门关本来是人造的景观,其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在袁枚的《子不语》卷五“洗紫河车”一则中却已经有了记载,并且把它落实为真的鬼门关,云:
四川酆都县皂隶丁恺,持文书往夔州投递。过鬼门关,见前有石碑,上书“阴阳界”三字。丁走至碑下,摩观良久,不觉已出界外。
这一步迈出的“界外”竟是真的幽冥世界,于是遇到了已故多年的妻子。
另外民间小戏有《阴阳河》,客商张茂深行至酆都县,想游览一下当地风光,店小二对他说:“出了店门,朝南走一条大路,见一个石牌坊,那就是阴阳界。界这边都是做买卖的,又热闹又好玩,千万不要到阴阳界那边去,那是一个鬼地。”这里说的“阴阳界”牌坊,正是袁枚说的鬼门关。
听说现在丰都鬼城中的“鬼门关”还在,但我没有到过,估计既不会像山海关或娘子关那样的真,也不会像戏台上《空城计》的城楼那样的假吧。而进了“鬼门关”,还有“黄泉路”、“望乡台”诸景点,只要不另收门票,尽可放心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