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页)
李鸿章对北京的会议情况做了估计,每个与会者的脸孔都在他头脑里盘旋,谁会说什么话,他也能想象得出。
事情在发展。
会议应当开,实际准备也必须做。李鸿章往伦敦发电报,因为运输军队需要船只,必须考虑买船的事。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情太多了。
“是啊,不是速度快的船就来不及了。”
给伦敦公使的电报草稿上,李鸿章把要购进的船的速度也写上了——时速二十三四海里。
幕僚们不断地接到电报。
“朝鲜袁道来电。”幕僚把电文放在李鸿章的桌子上,并报告了发报人。
“啊,项城的吗?……趁现在还不晚,应当把他从朝鲜调出来。”他一边叨念着,一边看电文。
袁世凯为辞任回国,不知打来了多少封电报,这回的调子极其悲惨:“凯病如此,唯有死,然死何益于国事?痛绝。”
“明白了,明白了!”李鸿章冲着电文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