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内战:布林迪西,莱里达与底耳哈琴(第5/15页)

这个回答或许并非明目张胆的欺骗,而实含接受之意;然而,在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却完全相反。恺撒要求与庞培亲自会谈,但庞培却务须否决,因为他怕元老院对他的不信任更由此次晤谈而加深,因为元老院深恐两个军事将领有再度联合的可能。至于战事的安排,则戴努姆会议同意要庞培执掌卢克利亚驻军的兵权;卢克利亚的部队虽然不可信靠,但现在他们却只有这一支部队可以用,会议决定由庞培将此部队率至皮塞努姆——庞培与拉比努斯的本乡;会议决定,他当在此处以个人名义招兵(如三十五年前他曾做过的),率领皮塞努姆可靠的同志与原在恺撒属下的老兵来抵挡恺撒的前进。

皮塞努姆首次交战

因此,一切都视庞培抵达皮塞努姆之前,该地能否防守。但恺撒重新会合的部队却已经安科纳沿海岸路进入该区。这一区,准备亦全然未妥。安科纳最北方的城镇奥克西姆,在普布利乌斯·阿提乌斯·瓦鲁斯的指挥下,已经征集了人数相当多的新兵。然而,在市民的要求下,瓦鲁斯在恺撒到达之前,就撤守该城;在奥克西姆城前不远的防军,也仅由恺撒的一小撮部队即予驱散——这是此次内战中的第一次接触战。不久,盖乌斯·鲁基里乌斯·希鲁斯也带着三千人撤出卡梅里努姆,而普布利乌斯·兰图卢斯·斯宾瑟带领五千人撤出阿斯库伦。这些人,忠于庞培,宁可抛家离舍,追随领导者越过边界。但当庞培派至该区的军官鲁西乌斯·维布利乌斯·鲁弗斯——这不是绅士般的元老,而是有战争经验的军人——到达,以整备初步抵抗时,该地已经失陷。他只能从无能的招兵官手上接取六七千新兵,撤至最近的集合地。

科菲尼乌姆受围陷落

阿尔班西亚、马西与帕埃利尼诸地区的指定集合地为科菲尼乌姆,而此处汇集的新兵已至一万五千人,系从意大利最好战最可靠的地区征集所得者,乃是可征之兵中立宪派部队的精英。维布利乌斯比恺撒早数日抵达科菲尼乌姆,因之他可以立即遵照庞培的命令就皮塞努姆救出的新兵连同集合在科菲尼乌姆的新兵共同加入在阿普利亚的主力。但科菲尼乌姆的司令为鲁西乌斯·多米提乌斯,此人为元老院派定的阿尔卑斯山北高卢恺撒之继任人,是罗马贵族中最心胸狭小而顽固的分子之一。他不仅不肯遵从庞培的命令,而且禁止维布利乌斯带走皮塞努姆的新兵。他是如此坚信庞培的迟来是由于顽固,而终则必定驰援,以致他不做认真备战,甚至不将周围各城镇召集的新兵聚集于科菲尼乌姆。

然而,庞培并没有露面。他固然可用两个不可靠的军团做新兵的预备队,却无法单独用它们来对抗恺撒。几天以后,于2月24日,恺撒到达,其时,他已在皮塞努姆会合他的第十二军团,在科菲尼乌姆附近会合第八;两团均来自阿尔卑斯以北。此外,又有三个军团业已组成,其组成分子部分系庞培部队之被俘者或自愿投入者,部分为随处召集的新兵。如此,恺撒抵达科菲尼乌姆之前,已有一支四万人的部队,其中半数有过战斗经验。

在多米提乌斯仍认为庞培会来驰援时,他还做一些备战工作。但当庞培的信件终于骗了他时,他便决定再也不要死守在这孤立的岗位了(实则如果他守住这个据点,对他那一派有极大的利益),也不投降,却采取另一种方式:他通知士兵,援军即将到达,而自己带同贵族军官于次夜逃亡。然而就连这个小小的如意算盘他竟也无法如愿,因为他的慌张露了马脚。有一部分人开始兵变,马西人的新兵意图对抗这批叛军,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的将军会做出这种丢脸的事。但终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事实,于是,全体部队将指挥部逮捕,连同该城于2月20日亲自交在恺撒手上。阿尔巴的三千人,集合于特拉契纳的一千五百新兵,在见到恺撒的巡逻骑兵时,迅即放下武器;而驻守于苏尔莫的三千五百人的第三分遣队前此业已被迫投降。

庞培撤至布林迪西 逃亡希腊

在恺撒占领皮塞努姆之际,庞培就已非放弃意大利不可了。他想尽可能延缓上船时间,以救起他剩余的部队。因之他向布林迪西——最近的港口——出发得相当迟缓。集合到这里来的有卢克利亚的两个军团,庞培在弃守的阿普利亚匆忙召集的新兵,以及执政官和其他特任官在坎帕尼亚所召集的部队。此外还有若干政治难民,包括最德高望重的一些元老及其家属。船运开始,但船只不足一次运完全部撒退人员——总计约二万五千人。唯一的办法是把部队分为两批,大部分于3月4日起航,小部分(约一万)与庞培则留在布林迪西,待舰队回返;因为这个港口不论如何适于登陆反攻,却无法久抗恺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