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汉尼拔指挥下的战争从坎尼至扎马之战(第11/18页)
卡普亚投降
但这只是卡普亚必定失守的可怜补偿。该城的公民,尤其是阶层较高的,久来已悲愁地料到必将来临的命运;元老院和城中的治理责任几乎已完全由敌对罗马的民众派执掌了。现在,绝望笼罩了坎帕尼亚和腓尼基的贵族与平民。二十八位元老选择了自动就死;其他的人则把该城交给了已怒不可遏的敌人。当然,血腥的报复乃成不可避免之事;唯一列入讨论的是过程之久暂;要不要追办到卡普亚城的范围之外,要不要迅速执行,迅速结束。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与元老院主张前者;但后面这种办法——或许是不那么不人道的——则占了上风。卡普亚的五十三名军官与行政官受命在卡勒斯与戴努姆的市场鞭打后斩首,由次执政官昆图斯·弗拉库斯监刑;其他的元老则下狱,许多公民被卖为奴隶,而富有者的田产被充公。阿特拉与卡亚佐也遭到类似的惩罚。这些惩罚是严厉的;但就以卡普亚的叛变对罗马的威胁而言,就以那个时代的惯例而言,这也不是太过分的。而当卡普亚在叛变的时候,立即把该城所有的罗马公民处死,他们不是已为自己挖下了坟墓?然而罗马乘这个时机把跟它并驾齐驱的这个大城的政治结构完全摧毁,使它永不能再与它竞争,则是令人难平的。
罗马取得优势 塔伦图姆投降
卡普亚的陷落在人心中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尤其由于这次的陷落并非出于奇袭,而是经过两年的围城与汉尼拔穷尽了力量解围而不成之后。罗马人收复卡普亚,很明显的可以视作罗马人在意大利的势力上升,正像数年前当它投向汉尼拔的时候表示了罗马人在意大利势力的下降。汉尼拔意图攫取塔伦图姆的城寨和利基翁,以此挽回他在意大利各联邦的印象,却归徒然。他强行军奇袭利基翁,而未获成果。塔伦图姆的城寨在塔伦图姆与迦太基的中队封锁了港口以后,遭遇极大的苦难,但由于罗马的强大舰队将汉尼拔所指挥的中队的补给线切断,因此在城寨与海岸之间的围城者所遭受的苦难与城寨中的罗马人亦不相上下,而最后,他们不得不离开港口。现在,没有一个行动是成功的了;幸运之神似乎已遗弃了迦太基人。卡普亚陷落的后果——汉尼拔前此在意大利联盟中所享有的威望与信赖受到深切的震撼,而凡能脱身的社团都在尚可忍受的条件下意图重回罗马联盟——对汉尼拔的影响比卡普亚陷落的本身还大。他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把他本已单薄的部队分散,派入摇摆的城镇中做卫戍部队;但这样做会把他可以信靠的部队被人小队小队地消灭或出卖——公元前210年,由于萨拉比亚城的叛离,他的五百名精选努米底亚骑兵就被处死;二,将不可靠的城镇都拉倒烧毁,以免落入敌人之手——而这样做并不能振作他的意大利依从者的士气。随着卡普亚的收复,罗马人再度产生了自信心,相信意大利的战争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他们;于是他们派遣了相当大的部队至西班牙,因为在那个战场,由于西庇阿兄弟的死,罗马军陷于困境;也由于卡普亚的收复,罗马人大胆地裁减了一部分军队——这是汉尼拔进入意大利后罗马人的第一次裁军;原先尽管征兵年年都更困难,他们还是年年增兵,直至增加到二十三个军团。也因此次年(公元前210年),虽然由结束了西西里之战的马库斯·马塞卢斯重掌主要军权,罗马人对战争的推进却已松懈;马库斯·马塞卢斯将兵力用于围攻内陆的堡垒,而胜负不一。在阿普利亚的赫尔多尼亚,汉尼拔打败次执政官格奈乌斯·弗尔维乌斯·森图马卢斯。次年(公元前209年),罗马人采取步骤收复倒向汉尼拔的第二大城塔伦图姆。其时,马库斯·马塞卢斯以其惯有的顽强亲率部众与汉尼拔力战(首日败,次日浴血得胜),而执政官昆图斯·弗尔维乌斯诱使业已摇摆的卢卡尼亚人与赫彼奈人倒向,将腓尼基的卫戍部队交到罗马人手中;其时,罗马人对利基翁有计划的袭击逼使汉尼拔不得不驰援这些境况危急的布鲁提伊人——当此之际,老将昆图斯·法比乌斯五度受任为执政官,同时受命攻取塔伦图姆,于是牢牢地扎营于附近梅萨比人的地区,而卫戍部队中的布鲁提伊人则以阴谋手法将该城交到了他的手上。愤怒填膺的胜利者展开了恐怖的、过分的屠杀。所有的卫戍部队,所有能够见到的公民都惨遭毒手,住宅遭劫。据说塔伦图姆人有三万被卖做奴隶,劫掠的财富则有三千塔兰特(合七十三万镑)被送缴罗马库府。这是这位八十岁的老将最后的成就;汉尼拔驰援而来,但一切均已过去,于是退往麦塔庞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