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的西西里之战(第6/11页)

雷古卢斯败北

春天(公元前255年)一到,情势已如此改变,以致迦太基人首先发难,向罗马宣战。这在他们自然不过,因为迦太基必须在罗马援军到达之前,把雷古卢斯的部队逐出非洲,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个原因,罗马人希望留下来。罗马人自恃在开阔的战场上所向无敌,便不顾军力的悬殊(两方步兵大约人数相当,但迦太基的四千骑兵和一百头大象却占据决定性的优势),也不顾地形的不利——可能在突尼斯不远处的大平原——而接受挑战。当天指挥迦太基军的赞提帕斯首先率骑兵冲向敌方骑兵——像平常一样,罗马骑兵布阵在两翼;在迦太基庞大马阵之前,罗马寥寥几个中队的骑兵迅即化为烟尘,而步兵则被两翼包抄。但罗马军团不畏危险,进攻敌阵;尽管象队如墙挡住右翼与中锋,罗马左翼却得以闪过,缠斗象阵右侧雇佣步兵,彻底歼灭之。但这一翼的成功也正破坏了罗马的阵式。主力部队在前方遭受象队攻击、两侧及后方遭骑兵包抄的情况下,形成方阵,英勇卫战,最后终至被攻破而悉行扫灭。胜利的罗马左翼步兵,又跟仍然未受损伤的迦太基中锋相遇。由于地理环境及敌人骑兵的绝对优势,罗马左翼战士尽数被砍倒或俘虏,得以逃至克鲁佩亚的人数顶多只有两千——主要是轻装部队与骑兵,在接战开始时被冲至外围的人员。被俘者之中包括执政官本人,后来他死于迦太基;他的家人,以为迦太基人对他未依照战争惯例对待,对两个迦太基贵族俘虏施以极残酷的报复,甚至连奴隶都于心不忍,报告护民官,由护民官下令,始终止此无耻的残酷行为[4]。

撤出非洲

当这可怕的消息传抵罗马之际,罗马人的第一个反应当然是立即抢救被封锁在克鲁佩亚的残余。一支三百五十艘战船的舰队当即出发。在赫米安岬角大胜迦太基舰队,折敌舰一百一十四艘。罗马舰队到达克鲁佩亚时,在此处掘壕沟防护的残军已难以支撑,正面临绝境。设若这支舰队及早派出,很可能转败为胜,将迦太基之战提早结束。然而现在,罗马人已因惨痛教训而失去判断能力,在克鲁佩亚救出残军之后,立即返航,自动放弃这个可以让他们登陆非洲的据点,并抛弃众多的非洲联盟,任他们遭受迦太基报复的命运。迦太基不放弃这可以填满他们空虚府库的机会,课征一千银塔兰特(244000镑)与两万头牛,反叛社团的首脑一律钉十字架——据说有三千人,而迦太基当局这次可恶的残暴行为实为几年以后非洲爆发的革命埋下种子。罗马人这边,则像以前成功时若有天助一般,现在也祸不单行,于归航中遭遇暴风,战船与水手四分之三葬身海底;同到港口者仅八十艘(公元前251年7月)。船长们曾预言有大风暴,但那急就章的罗马舰队司令们却下令照样航行。

西西里战争重启

迦太基人在大胜之后又足以采取蛰伏已久的攻势。汉诺之子哈斯德鲁巴率强大兵力登陆利利俾,扼制罗马军。哈斯德鲁巴的兵力中尤以大象军(有一百四十头之巨)最为无敌;上次战争已经证明,步兵的不足可由象军与骑兵弥补。罗马人也挥军入西西里;他们入侵非洲的失败,使元老院中反对进攻非洲而主张逐渐征服诸岛的一派抬头。然而即使只征服诸岛,舰队仍在必需,而由于征服米莱、埃克诺穆斯与赫米安的舰队已近于荡然无存,他们便开始建造新的一支。二百二十艘战船的龙骨同时安装下来,这在他们是史无前例的——并在令人不可置信的三个月后完成出海准备。公元前254年春,三百艘战船——大部分为新造——的罗马舰队出现在西西里北岸了;迦太基在西西里最重要的城市巴勒莫,在经过海岸战斗之后被攻克,其他一些小镇,如索伦图姆、塞法罗伊丁和丁达里斯也相继落入罗马人手,因此北岸除色尔密之外,迦太基已无据点。自此以后,巴勒莫成为罗马在西西里主要根据地之一。不过,陆上战争并无若何进展;两军在利利俾对峙,而由于罗马司令官对大象阵势束手无策,虽然剑拔弩张,却未采取实际行动。

次年春(公元前253年)执政官们却宁舍西西里的战利,而远征非洲。目的不在登陆,而在劫掠沿岸诸城镇。他们未遭抵抗即达目的;但在水手无知的情况下,搁浅于小赛耳底水域,艰苦脱出后,又在西西里与意大利之间遭遇风暴,折船一百五十艘。这一次,水手们也曾恳求沿岸航行,无知的执政官们却强令他们从巴勒莫直接越海往奥斯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