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十(第5/6页)

当美国心理学协会1977年庆祝其75岁生日时,开幕式讲演人大卫·克莱奇说威廉·詹姆斯是“培养了我们的父亲”。谈到在过去四分之三世纪的时间里解决由詹姆斯提出的一些问题的努力时,克莱奇说:“就算我把一切的收获和成就全部加起来,再乘以希望这个系数,所得的总数还是不足以作为足够丰硕的贡品供奉在詹姆斯的脚下。”

里根在就职典礼上说:“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陷入外交纠纷,两国对马尔维纳斯(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互不相让,最终导致谈判破裂。4月1日,阿根廷派出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占领了马岛。撒切尔在议会上院演讲中慷慨激昂,宣称:“大英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受到撒切尔的感染,英国国会全票通过议案,出兵马岛。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阿根廷守军投降,撒切尔因此获得“铁娘子”称号。

1989年9月叶利钦访美,大开眼界,惊叹资本主义的成就,发誓要学习美国200年的民主和市场经验。叶利钦说:“我领略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原来它并非是苏联的敌人和可怕的恶魔,而是摆满货架的罐头和高速灵敏的电脑。”叶利钦下决心与社会主义决裂,与苏共分道扬镳。1989年东欧各国政权瓦解、红旗落地,对叶利钦是极大支持。

哈维尔坚持建立“公民社会”的理想,希望普通人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他反对共产党政权,也反对市场和大企业主宰一切。他认为从政者应有长远视野,不应受选举与党派利益掣肘,一直也没有组织和加入政党。在现实的政治世界中,他注定逃不了陈义甚高的命运。有人说:“哈维尔爱就世界性课题发言,多数捷克人却只关心自家后院。”

关于世界的两大问题分别是“柏拉图之谜”与“奥威尔之惑”。乔姆斯基是这样描述他们的问题的:柏拉图的问题是,在可以借鉴的事物极端贫乏的前提下,解释人类如何能够获取如此丰富的知识;奥威尔之惑恰恰相反,他欲了解的是在能够借鉴的事物极端丰富的情况下,人类为何所知甚少。

特蕾莎修女一生的使命既简单又直接,就是服侍穷人中的穷人。她认为人最大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缺乏,乃是不被需要与没有人爱。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觉自己没有人要,是人类所经验到的最糟糕的一种疾病。”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西方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之中,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表情严肃的他以乐观的预言结束了演说,“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

1994年,为纪念哈耶克的经典著作《通向奴役的道路》发表50周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再版了该书,在其封面上印着:“近半个世纪前,当哈耶克发表《通向奴役的道路》之时,大多数聪明人嗤之以鼻。”罗纳尔德·贝里如此说:“然而,世界错了,哈耶克是对的。”

有一次,英国首相布莱尔到广播电台去做接听球迷热线的义工。有球迷询问队伍夺冠之后英国会不会放假几天,布莱尔说:“先夺冠了再说,我们到时候再决定。”布莱尔还在电话中告诉球迷们,前不久欧盟首脑的一次会议中许多领导人都热论世界杯的场景。“主要是此次会议没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大多数人都站成一圈讨论世界杯的事情。”

1998年,教皇保罗二世访问了古巴。这次访问打破了古巴与世隔绝的局面,并且提高了古巴人民扩大宗教自由的希望。教皇用西班牙语说:“一个现代的国家不能把无神论或是宗教信仰当做它的政治立场。”

1979年车祸之后,医生们截去了汤姆·威塔格的右腿,但这没有动摇他成为世界级登山者的决心。1999年5月24日早晨6点,威塔格、朋友杰夫和四个舍巴人出发登珠穆朗玛峰顶,3个难熬的日子过后,他和朋友杰夫登上了8848米巅峰。威塔格说了一句话:“感谢上帝,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