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吐蕃衰乱(第4/5页)

中,今始云收西州者?盖当时虽得其图籍,其地犹为吐蕃所据耳。清镇军城,在轮台西二百九十里,见《新书·地理志》。鄯州城使张季颙与尚恐热战,破之,收器铠以献。吐蕃余众犯邠宁,节度使薛弘宗却之。会仆固俊与吐蕃大战,斩恐热,传首京师。《新书·吐蕃传》。论恐热寓居廓州,纠合旁侧诸部,皆不从。所向尽为仇敌,无所容。仇人以告拓跋怀光于鄯州,怀光引兵击破之。十月,以五百骑入廓州,生擒恐热。先刖其足,数而斩之。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邀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通鉴》。《考异》引《实录》:张义潮奏鄯城使张季颙押领拓跋怀光下使到尚恐热将,并随身器甲等,并以进奉,为《新书》所本,而《鉴》不之取,亦未叙仆固俊斩恐热事,似以论恐热、尚恐热为一人,此恐误。当时仆固俊兵力,未必能去北庭甚远,而论恐热居廓州,仅三百人,亦未必能犯鄯州,更不能与仆固俊战。尚恐热盖别为一人,其众必较多,故为张季颙所败后,余众尚能东犯邠宁,身又能西北走,与仆固俊大战。若论恐热,则始终穷居廓州,而为拓跋怀光所就杀耳。此吐蕃乱后,诸将纷拏,见于中国史籍者也。其中枢,则《新书·传》云:会昌三年(843年),国人以赞普立非是,皆叛去;而《通鉴》云: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盖自会昌三年(843年)后,遂无闻焉耳矣。《新书·吐蕃传》曰:初,太宗平薛仁杲,得陇上地;虏李轨,得凉州;破吐谷浑、高昌,开四镇。玄宗继收黄河、碛石、宛秀等军。黄河军,当即九曲军,与宛秀军皆见第五章第四节。碛石军,在今甘肃临夏县西。中国无斥候警者几四十年。轮台、伊吾屯田,禾菽弥望。开远门揭候署曰:西极道九千九百里,示戍人无万里行也。乾元后,陇右、剑南、西山三州、七关,军、镇、监、牧三百所皆失之。大中后,虽幸吐蕃微弱,故地自归,然《地理志》谓宣、懿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

吐蕃虽微,西北初未遽靖,以是时为患者实多诸杂种,吐蕃惟为之率将而已。诸杂种中,以吐谷浑、党项为大。吐谷浑自吐蕃取安乐州,残部徙朔方、河东,多在今山西北境。党项则多在陕、甘、宁夏,故其为西北之患尤深。初吐蕃寖盛,拓跋畏逼,请内徙,诏庆州置静边等州以处之。庆州见第三章第一节。其在西北者,天授中内附,散在灵、夏间。《旧书》云二十万口,《新书》云户凡二十万。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新书·地理志》。肃、代时与吐谷浑、奴刺等共为边患,已见第六章第二节。郭子仪兼统西北诸镇,以党项、吐谷浑部落,散处盐、夏等州,地与吐蕃滨近,易相胁,表徙静边州、夏州、乐容等六府党项于银州之北,夏州之东,乐容州都督府,本隶灵州。宁朔州吐谷浑住夏西,宁朔州,初隶乐容都督府,代宗时隶夏州。以离沮之。六州部落,在庆州者号东山部,夏州者号平夏部。《通鉴》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胡《注》曰:平夏,地名。宋朝李继迁之叛,徙绥州吏民之半置平夏,以为巢穴,盖银夏之要地也。案静边州及六州部落,盖党项之两大宗,皆迁于夏东,而六州部落,又有分居庆州者也。永泰后稍徙石州,见第二章第七节。后为永安将阿史那思暕赋索无极,遂亡走河西。《通鉴》系贞元十五年(799年)。胡《注》云:唐盖置永安镇将于石州,以绥御党项。至太和中,寖强,数寇掠。然器械钝苦,畏唐兵精,则以善马购铠,善羊贸弓矢。鄜坊道军粮使李石表禁商人不得以旗帜、甲胄、五兵入部落,告者举罪人财畀之。至开成末,种落愈繁富。贾人赍缯宝鬻羊马,藩镇乘其利,强市之,或不得直,部人怨,相率为乱。至灵、盐道不通。武宗以侍御史为使招定,分三部:邠、宁、延属崔彦曾,盐、夏、长泽属李鄠,灵武、灵、胜属郑贺,不克。长泽县,在今陕西靖边县东。《通鉴》:会昌三年十一月,邠宁奏党项入寇。李德裕奏:党项愈炽,不可不为区处。闻党项分隶诸镇,剽掠于此,则亡逃归彼,节度使各利其 马,不为擒送,以此无由禁戢。臣屡奏不若使一镇统之。陛下以为一镇专领权太重。臣今请以皇子兼统诸道,择中朝廉干之臣为副,居于夏州,理其辞讼,庶为得宜。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