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第3/4页)
抛开感情因素,黑色的衣服在当时只有在葬礼上才会用到,但在被香奈儿设计出“小黑裙”之后,却成了女性最新的时尚。

香奈儿和她的“小黑裙”
在这一时期,香奈儿也确立了自己品牌的标志,就是那个著名的“双C”——有人说,那是为了纪念卡佩尔和她,所以用两个“C”字母开头。当然,也有人说,那只是她“Coco”的两个“C”而已。
以香奈儿的性格,她并没有陷入对卡佩尔去世的哀思中不能自拔。不久后,她就找到了新的男伴——有俄国流亡的大公迪米崔,也有英国的维斯敏斯特公爵。
感情生活总是能给香奈儿以无限的灵感。
在与迪米崔相恋时,她了解了俄国宫廷的调香方式,经过自己的实践,最终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推出了后来经久不衰的NO.5香水(香奈儿的5号香水,据统计在全世界每30秒就卖掉一瓶)。
在和维斯敏斯特的交往过程中,她了解到了贵族的生活方式,从公爵的西服材料中得到启发,开发出了第一套斜纹软呢套装。

曾有一种说法,说后来与别人结婚的维斯敏斯特公爵对香奈儿一直念念不忘,在伦敦市的街头灯柱上刻上了“香奈儿”的品牌标志,同时在这个标记的旁边,刻上了一个大写的“W”,代表威斯敏斯特公爵家族,以此纪念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但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认为“双C”其实代表的是“City Council”(市议会),并不是什么品牌标识,而旁边的“W”是“Westminster”(维斯敏斯特)的意思,因为只有在Westminster City Council(维斯敏斯特市议会)才有这种路灯
此时的香奈儿依旧拥有美貌,以及渐渐成形的时尚帝国。她已经不需要依赖男性而独立生活了,反而,痴迷于她的男性开始排队。
香奈儿的事业开始走向巅峰,光雇用的员工就达到了4000人。但很快,又一次风暴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5
“二战”一爆发,香奈儿就关闭了自己的时装店。
但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让她远离战争的困扰,恰恰相反,香奈儿在整个“二战”中的表现,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个疑团。

香奈儿在法国康鹏街的公寓,内部一切构造都遵照她生前的装饰
美国著名记者哈尔·沃恩在他的著作《与敌共眠——可可·香奈儿的暗战》(Sleeping with the Enemy: Coco Chanel’s Secret War)中明确指出:“二战”期间,香奈儿扮演了纳粹间谍的角色。
在这段时间,香奈儿与一名小她13岁的德国男爵汉斯·京特·冯·丁克拉格走到了一起,但这位男爵绝非一个普通的“花花公子”,而是一名资深的德国间谍,他直接向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报告。
哈尔在书中指出,香奈儿有“反犹”情结,并曾在1943年受德国之托,两次飞赴西班牙的马德里,试图充当德国与英国调解的“中间人”角色,但遭到了英国人的拒绝。
不过,香奈儿的品牌方在这本书出版之后的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反驳,称香奈儿当时有一大批犹太人合作伙伴和朋友,而且她和汉斯男爵的恋情早在战前就存在了。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1944年底法国被从德国纳粹的手里解放出来后,法国当局第一时间就逮捕了香奈儿。香奈儿坚决否认自己的间谍行为,只是承认和一个德国纳粹军官谈过恋爱。
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据说香奈儿的好朋友之一,英国首相丘吉尔从中求情),在“二战”结束后很多与德国人恋爱的法国女人被剃头乃至当街羞辱的背景下,香奈儿在被逮捕的几个小时后,就被保释了。
在被保释后不久,香奈儿就和汉斯一起前往瑞士,从此远避人间。
香奈儿的故事到此完结了吗?
并没有。
6
1954年,71岁的香奈儿宣布结束与汉斯的恋情,又回到了法国。
她宣布,要重新回到时尚界。
曾有一种说法,香奈儿选择复出,是因为看到朋友穿了一条裙子。
那是一位男爵夫人,那天她穿了一条非常紧身的迪奥晚宴裙——这个品牌在“二战”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香奈儿强有力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