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之间吴清源(第2/6页)

事实上,当时的乱世中国,如果有一个中国棋手能赢日本的职业棋手一盘棋,哪怕对方只是初段,那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在当时有一个说法:一个日本围棋的五段选手,可以横扫全中国。

结果有一次,在那个日本人的围棋俱乐部,12岁的吴清源得到了一个和一位日本职业初段棋手下棋的机会——吴清源最后以6目的优势取胜。

整个俱乐部都轰动了。

濑越宪作。如果说山崎有民给吴清源打开了一扇门,那么濑越宪作就改变了吴清源的一生

那一局棋,旁观人中有一个叫山崎有民的人。看完吴清源下棋,他就给在日本的著名围棋七段、日本棋院的联合创建者濑越宪作先生写了封信:

“中国有一个天才少年!”

吴清源确实在继续着自己的“天才表演”:1926年,日本的职业棋手岩本薰四段到中国访问,吴清源和岩本薰下了两盘受让三子的棋,都赢了,输了一盘受让两子的棋(岩本薰我们后面还会提到,作为职业高手,他后来下出“核爆之局”)。

这个成绩惊动了日本的围棋界人士,于是,“让吴清源赴日留学”这件事,就开始被运作了起来。

吴清源当时被日本人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一起运作吴清源出国的人士中,有犬养毅(后来的日本首相)、望月圭介(担任过日本的邮政首相和内相)、著名的大仓财阀第二代掌门人大仓喜七郎。

1928年,14岁的吴清源的棋力已经达到了让日本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当时的另一个日本天才棋手桥本宇太郎四段(后来成了本因坊[1],“核爆之局”的另一位弈对局者),代表日本棋院来给吴清源下最后的测试棋,两盘让吴清源执黑先行,吴清源一盘胜6目,一盘胜4目。

濑越宪作当时看了吴清源的棋局,给出了一个评价:“他是秀策再世。”(秀策,被日本人认为是江户时代最伟大的棋圣。)

4

1928年10月,14岁的吴清源终于赴日本留学。

他的老师是濑越宪作,而在财政上支持他的人,是大仓喜七郎。大仓喜七郎给吴清源每月的生活费是200日元——当时,一个刚毕业的日本大学生,月薪是40日元。

但是,大仓喜七郎的资助有一个期限:三年。三年之后,吴清源必须参加日本的“大手合”(段位赛)。

换句话说,三年之后,吴清源如果没有证明自己的实力,对不起,你爱干吗干吗去吧。

1928年,在日本棋院大门口迎接吴清源的日本棋手,中间那个孩子就是吴清源

14岁的吴清源初到日本,本因坊秀哉(右)就和他下了一盘指导棋

吴清源没有让大仓喜七郎失望。

他初到日本,就受让二子赢了当时日本围棋界的大人物——号称“不败名人”的本因坊秀哉。要知道,当时日本很多职业八段的棋手受让两子和秀哉下,也是要输的。

1929年,吴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了“职业三段”的头衔,但因为身体虚弱,休养了一年,到1930年才开始参加“大手合”。

18岁时的吴清源

在春季赛上,吴清源7胜1败,秋季赛8战全胜,由此轻松升为四段。

那一年,吴清源才16岁。

在1930年一整年,16岁的吴清源在日本棋界下出了31胜6败2和的成绩。1931年,他下出了35胜5败1和的成绩。1932年,他更是下出了44胜5败1和的成绩。至此,他的胜率接近90%。

马上就要成年的吴清源,准备开始横扫日本围棋界了。

5

吴清源的成名之旅,是从与本因坊秀哉的对局开始的。

1933年,读卖新闻社主办了一场由五段以上棋手参加的日本围棋锦标赛,吴清源一举夺冠,获得了向本因坊秀哉挑战的机会——就是五年前,还要让吴清源两子的那位“不败名人”。

在那场受人关注的挑战赛中,吴清源下出了惊世骇俗的“三三·星·天元”的全新开局,举座皆惊,也让秀哉完全陷入了长考。

那场比赛,从1933年10月16日开始,下到1934年1月29日才结束,整整下了三个半月。为什么?因为这盘棋整个过程中一共“打挂”(暂停)13次,秀哉一碰到吴清源下的妙手,就说头疼要“打挂”。有一次,吴清源一招妙手,秀哉长考三个半小时后,说头疼“打挂”,然后就直接回家去了——这是当时日本棋界的奇怪制度,可以回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