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第3/4页)

想来想去,艾森豪威尔想了一个损招——找一个苏联倒霉蛋。

这个倒霉蛋,叫苏斯洛巴洛夫,是苏联派在兰斯盟军总司令部的一名联络官,军衔是少将。

艾森豪威尔找到苏斯洛巴洛夫,告诉他要举行盟军在“二战”欧洲战场的总受降仪式,希望他能代表苏联签字——艾森豪威尔自己也知道,作为总受降仪式的苏联代表,苏斯洛巴洛夫怎么够资格?但如果目的达到,就能降低苏联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的参与程度。

接到艾森豪威尔的邀请和建议后,苏斯洛巴洛夫少将也是蒙的:我怎么够资格?

于是,他赶紧向莫斯科方面汇报。但是,莫斯科方面没有传来明确的指示——后来的史学家分析,因为苏斯洛巴洛夫的级别实在太低,没有资格直接和克里姆林宫联系,他的请示经过层层转批出现在斯大林办公桌上的时候,时间已经被耽误了。

在兰斯举行的受降仪式

但没等到指示的苏斯洛巴洛夫必须要做出决定:签了,自己其实是没资格代表的;不签,那极有可能德军就向英美盟军单独投降了,这个风险他更承担不起。

最终,苏斯洛巴洛夫决定:还是签吧!

于是,1945年5月7日,在兰斯的盟军总司令部,一场受降仪式正式举行。

代表英美盟军的是盟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史密斯上将。

而代表苏联签字的,是联络官,炮兵少将苏斯洛巴洛夫。

根据苏斯洛巴洛夫的回忆,他说他签字后曾说了一句话:“我虽然签了字,但附加了一个说明,那就是如果任何一个盟国请求,新的投降仪式还可以在别的地方举行。”

但谁会在意他那句话呢?

西方的媒体充分报道和渲染了这次受降仪式,从受降代表的规格和受降的地点来看,看过报道的读者会产生一种印象:苏联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的作用有限,主要就是在东线牢牢牵制住了德军。

盟军在兰斯接受德军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斯大林耳中。

斯大林一拍桌子:谁是苏斯洛巴洛夫?

5

苏联当然无法接受这次受降。

在斯大林看来,整个“二战”欧洲战场,受损害最大的是苏联,而打败德国的主力,乃至最后攻占柏林的主力,毫无疑问都是苏联。但现在德国的投降仪式,居然放到盟军的司令部所在地兰斯,苏联也只派出一个1944年才授衔炮兵少将军衔的联络官去签字?

在将苏斯洛巴洛夫撤职调回国审查之后,斯大林立刻向西方盟国发出最强烈的抗议:这场胜利,主要是靠苏联人民的流血和牺牲换来的。不在柏林受降,苏联绝不同意!兰斯的那场受降仪式,最多只能作为正式受降仪式的预演!

换句话说:苏联不承认5月7日的那场投降,苏联要求,德国必须再投降一次!

苏联政府经与美英政府商讨之后决定,兰斯投降仪式只是作为投降的预演,正式的投降仪式将在柏林举行,由攻入柏林的苏方代表主持。

1945年5月8日,在柏林郊区卡尔斯霍斯特的德国军事工程学校大楼大厅,前一天刚刚投降过的德国,再一次向盟国投降。

这一次参加仪式的各个国家代表,规格高了很多:

凯特尔在后来的纽伦堡审判中被判处绞刑,从宣判到执行他都面无表情

“二战”中的苏联如果没有朱可夫,可能亡国

代表德国投降的是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里德堡和空军上将施通普夫;

代表美国受降的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代表英国受降的是英国空军上将泰德,代表法国受降的是法军总司令塔西尼。

这一次代表苏联受降的,是苏联一代名将,元帅朱可夫。

那天夜晚,凯特尔率领的德国代表团进入会议大厅,凯特尔用他的权杖向盟国代表行礼,但盟国方面无人还礼。尴尬的凯特尔坐到了签字桌前,主持仪式的朱可夫问他是否有权代表德国签字,凯特尔说是的,于是9份早已准备好的投降协议放到了他的面前。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凯特尔在9份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