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总价骇人的优质炮弹”(第6/6页)

事与愿违,霍华德根本无意陷入接舷战,在近距离倾泻了一番侧舷火炮后,“皇家方舟”号从旁边一闪而过。后面一艘英国盖伦帆船亦然,再下一艘依然如此,直至所有余下的英军船只全都鱼贯而过。接着他们便转过船身,发动了第二轮侧舷炮击,随后是第三轮。同时,先前袭扰里卡德的船只也加入了西班牙舰队指挥官周遭的包围圈,以至于从里卡德的“圣胡安”号甲板上看去,好像“圣马丁”号正独自面对至少 50 艘重型船只的围攻。然而无敌舰队旗舰的每一门火炮都铆足了劲狂轰不休,根据船上亲历者的报告,“圣马丁”号对英军的还击十分奏效,迫使对方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退到了比围攻开始时更远的位置。由于无敌舰队待在距离舰队指挥官很远的下风向,“圣马丁”号独自支撑了足足一个小时。在此之后,由奥昆多率领的一列盖伦帆船才终于赶来,按照霍华德的说法,西班牙人在他们遭受重击的旗舰旁边“像羊群一样聚集起来”。

此时,英国人开始退兵。加莱赛战船早就停止了对“凯旋”号的袭扰,西风已然再起,既然英国人恰好又处在上风向,无敌舰队便恢复了着意于防卫的新月阵型,缓慢地提起脚步继续前进。下午,双方又远远地相互炮击了一番,但西班牙舰队指挥官的获救其实已经标志着一整日战斗的结束。

对于西班牙人而言,这一日的苦涩教训在于,纵然他们占据风向优势,也依然无法扣住和登上英国船只——对方足够快速,适合顶风航行,可以任凭自己的心意保持作战距离。现在西班牙人一致认为,敌人选择依赖火炮似乎也同样是正确的,英军拥有更多的重型火炮,射程也更远,他们的炮手也更出色,完成炮击的速度快得多。尽管要作出精确估计必定很难,但双方舰队中的每个人都在议论,英军发射一枚炮弹只需要西班牙人三分之一的时间。

对于英国人而言,这一日的苦涩教训又在于,面对西班牙海军的作战纪律,他们选择的战术无法奏效。它们从未期望甫一接战便能击沉大量西班牙战舰,即使是第二次交战也不大可能,但他们的确曾经期待能够一艘接一艘地击伤敌人的盖伦帆船,最终迫使对方无法拼凑出预设的阵型,从而被彻底摧垮。可是到现在为止,他们不过夺取了两艘西班牙战船——“罗萨利奥圣母”号和船体已经下沉的“圣萨尔瓦多”号。虽然英国人可能会认为本方火炮在夺取这两艘战船时起到了作用,但那两艘船却都已因为意外事故提前受损。而经过两天的战斗,尤其是在激烈的波特兰角海战之后,按照霍华德的说法,他们已经消耗了“总价骇人的优质炮弹”,多数船只的弹药已经用得一干二净。舰队指挥官绝望地给岸上去信,申明若不能补充火药和炮弹,他将无力发动下一轮战斗。同时,他也不能确定已经给西班牙人造成任何损伤。后者比作为对手的己方更好地保持了阵型,在战斗过程中没有丢弃一艘船。他们并未夺走韦默斯,但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曾经有过如此行事的意愿,现在他们又恢复了紧凑的队列,威严地向前进军,一如先前。


① 起点岬(Start Point),在德文郡南部沿海。
② 托尔湾(Tor Bay),德文郡东南部沿海地带的港湾。
③ 贝里岬(Berry Head),位于德文郡南部,托尔湾的最南端。
④ 梅特伦(Emanuel van Meteren, 1535—1612),佛兰德编年史家。
⑤ 哈克卢特(Richard Hakluyt, 1553—1616),英国作家,1583 至 1588 年间曾任英国驻法大使爱德华·斯塔福德的秘书。
⑥ 波特兰角(Portland Bill),英格兰南部多塞特郡波特兰岛的最南端。
⑦ 卡姆登(William Camden, 1551—1623),英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文物收藏家。
⑧ 莱姆湾(Lyme Bay),毗邻德文郡和多塞特郡的南部海岸,位于托尔湾和波特兰角之间。
⑨ “复仇”号正是属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盖伦帆船之一。
⑩ 哈里奇(Harwich),英格兰东南部海港城市,属埃塞克斯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