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火燎髭须(第5/8页)

德雷克下令在普恩托的对面抛锚,他离开“伊丽莎白·博纳文图拉”号并登上自己的驳船,组建了一支由轻帆船和中型快船构成、并由“皇家商人”号——也就是来自伦敦的船只中最大的那一艘——提供支持的别动队,他将带领这支小型船队突入上卡迪斯湾。德雷克打算亲自烧掉那艘宏伟的盖伦帆船,一些轻帆船则负责烧掉头天夜里未曾驶离普恩托背风处的小船,另一些将要前往侦察上卡迪斯湾的顶端,那里大约停泊着 40 艘帆船,它们抛锚的地点或是在一片浅滩和防卫雷亚尔港的火炮背后,或是在被称为圣彼得里河的狭窄水道之中,这条水道上横亘着一座木桥,将卡迪斯城和大陆连接起来。

所有这些发生在上卡迪斯湾的行动,都被城中情绪紧张的守军看在眼里。他们在焦急的警戒中度过了整个夜晚,比起港口里燃烧的船只,更让他们忧虑的是英军可能会登陆作战。当英军在调动各种小船时,他们还自信地以为这就是登陆部队的先锋。当英国人的轻帆船扑向圣彼得里河的入口时,他们猜想德雷克的第一步计划也许是烧毁水道之上的桥梁,以阻拦西班牙援军从大陆赶来,他们于是开始祈祷,希望那里的两艘加莱桨帆船会将轻帆船赶走。

直到这时,形势对于西班牙人而言还不算太坏。一队从赫雷斯派来的步兵经过整夜行军,已经在黎明时分抵达卡迪斯。另一支步骑混编的部队也在两小时后到达,海湾的周遭地区现在充斥着军事调动的喧嚣,随着方阵的行进,尘土飞扬,号声嘹亮,骑士枪尖的寒光在浓密的橘树叶下隐隐闪现。尊贵的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也正带着他所能召集的全部武装赶赴在驰援的路上。总之,这座城也许迎来了转机。

城中的人们也在希望的撩动下活跃起来,在朝向普恩托的城门的两侧各自竖起两尊巨大的旧式青铜长重炮,它们雄伟的炮管长约 18 英尺,每一尊都重达数吨。这些长重炮可以将 18 磅的铁质加农炮弹射到两英里开外的地方。假如港口炮台装备的是这样的长重炮,事态的发展可能会完全不同。现在,热情澎湃的民兵用人力将其中一尊青铜巨兽运过普恩托的崎岖荒地,安置在一处小型岩石的凸起处,这里正好便于俯瞰下卡迪斯湾的顶端。海湾另一边便是英国舰队的大型战船,最近的一艘是“金狮子”号,与此地只有略多于一英里的距离。

“金狮子号”的船长、舰队副指挥官威廉·伯勒这会儿并不在船上。他正为许多事情心神不安,包括虏获的酒和饼干等战利品的分配、部队位置的暴露——本方舰队现在正处于两侧浅滩中间的狭窄水道里,敌人一旦派出加莱桨帆船来袭,或是借助船只发动火攻,我方将门户洞开——又比如尚未给出解释的轻帆船和舰载艇的动向,他们在下卡迪斯湾顶端那边要干什么?但最令他感到不安的原因,还在于至今没有召开过一次例会。考虑到德雷克正一股脑儿冲入一座陌生的海港,周围遍布危险,身后的船只杂乱无章,而他竟然从未征询过有关航道或是敌方堡垒的信息,从未采纳过任何人的建议,或是正式下达过一道命令,在伯勒看来,这完全是在自招祸殃。他必须承认,截至目前一切尚未越出正轨,但除了彻底完成战利品的转移、回到海上之外,难道留在这里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吗?总是一味地作战,几乎从不交谈,从不就航海图和下一步指令召开会议讨论,从不权衡各条路线的得失,对于高级军官的意见置若罔闻,看起来再也没有比这更加违反常规的了。伯勒并没有试图提醒人们,当他率领一整支舰队在波罗的海赢得一场会战时,德雷克还没有指挥过比“朱迪斯”号更大的战船。他也不是为了强调自己身为英格兰海军副司令的个人尊严。但他确实想要知道当下到底是什么情况。现在他正乘坐驳船前往“伊丽莎白·博纳文图拉”号,决心问个水落石出。

登上旗舰后,他被告知德雷克已经去往上卡迪斯湾,随同前去的还有若干艘轻帆船和“皇家商人”号。这就是人们已知的所有信息。假如伯勒没有公然表达不满的话,他的表情也一定流露出了心声。随后他又乘驳船前进,要求登上“皇家商人”号,在他途经普恩托时,圣克鲁兹的盖伦帆船的吃水线以上部分已经熊熊燃烧了。“皇家商人”号的船员们告诉伯勒,舰队指挥官这会儿已经返回下卡迪斯湾。最后,伯勒终于回到“伊丽莎白·博纳文图拉”号上见到了长官,可是后者正兴致勃勃,没有交谈的意愿。伯勒只好带着无处排遣的怒气返回了自己的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