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朋党们:最后的救赎,或者死亡之舞(第8/8页)

这种君臣默契到了崇祯皇帝登基后就被完全打破。对于不需要政治代理人的崇祯皇帝而言,拥有全面实际权力的魏忠贤和与代理人政治相适应的整套政治格局都意味着对天子神圣权力的剥夺。所以,崇祯皇帝一上台,就已经无可避免地和魏忠贤集团形成了尖锐对立。这是一种“天无二日”式的对抗性冲突,只有一方消灭了另一方,矛盾才能解决。回过头来看,立一个婴儿皇帝继续代理人制度,才是魏忠贤体制维持延续的唯一可能。可惜阉党中缺乏有远见又有魄力的人才,机会白白失去了。

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初一,崇祯皇帝发布文告,宣告魏忠贤是帝国的大恶之人,“本当寸磔,念梓宫在殡,姑置凤阳”。一声令下,前朝老仆魏忠贤听话地卷起铺盖,到凤阳祖陵去守陵了。然而,皇帝的“姑置凤阳”只不过是句客气话,算是给先帝留个面子,他怎会真的养虎遗患。封建政治历来讲究斩草除根,魏忠贤面前只剩了死路一条。仅仅过了五天,魏忠贤得知皇帝要取他性命后,就在南行路上绝望地上吊而死。魏忠贤的尸身最初被草草埋葬在阜城,后来为了昭示国法,又被挖出来处以凌迟之刑,并在他的家乡枭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