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清的生存脐带(第5/5页)
四大臣辅政的八年时间里,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年是四辅臣与皇权的蜜月期,后五年由于鳌拜揽权日盛,独断朝纲,对皇权的集中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就是随着辅臣之间斗争的加剧,辅政体制最后也走向末路。
随着玄烨(康熙帝)的年龄增长,他越来越无法忍受鳌拜的独断专行。切除权力集团的辅政“毒瘤”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敢于挑战皇权的鳌拜集团。
康熙这个年青的帝王在成长中逐步提高了治理朝政的能力。并在祖母孝庄文皇后支持下,同鳌拜集团展开了生死博弈。鳌拜的一些做法让康熙越来越难以容忍。鳌拜在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蛮不讲理的霸道做法,深深激怒了康熙。随后年仅十六的少年皇帝俨然一个绝世高手,声色不露就清洗了鳌拜集团。勿庸置疑,背后还是其祖母孝庄文皇后授意所为。孝庄扶植儿孙两代皇帝,除了紧紧依赖两黄旗外,在多尔衮死了以后,又通过拉拢苏克萨哈,收纳了八旗精锐部队正白旗。苏克萨哈也因此成为孝庄的忠实拥趸。鳌拜在权力争斗中诛杀了苏克萨哈,直接将权力争斗的刀锋指向了孝庄文皇后。所以,在鳌拜集团覆灭之后,孝庄第一件事就是为苏克萨哈平反昭雪,恢复其生前官职,令其子孙承袭。
摄政与辅政体制发生在王朝的权力结构发生变革的非常时期,随着中央权力的集中,皇权与摄政亲王、辅政大臣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权力冲突。满洲贵族集团为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虽然这种临时的权力体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是清王朝权力系统对这种体制已经患上了严重的依赖症,成为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