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莫扎特演出和宣传:从德奥合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9/15页)

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为了向一个天才致敬的音乐活动在维也纳、在1941年这个战争年举办了。当欧洲准备迎接新的政治秩序时,当我们在武装战斗中赢得未来的根基时,德国及其盟友正在纪念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万国统帅之一。他们以节日的形式呈现他神圣的音乐,以此向他表示感恩。我们的人民和欧洲人民的未来由这个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结合在一起。纪念莫扎特的庆典活动将标志着人性的永恒价值。从一如莫扎特其人而兼有轻松娱乐和严肃知识的庆典中,将诞生出我们的未来。这一馈赠,我们有责任尊崇并培育。[422]

20.1941年12月维也纳莫扎特音乐周特别纪念册的封 面。

由于一周内塞进了67场活动,市政府和宣传部通力合作,不遗余力地把全国最好的表演者集中到一起。整个节庆投入大量公帑(估计超过35万帝国马克),柏林联邦档案馆现存的文件显示,当局直到1944年还在偿还音乐节的巨大债务。[423]

就音乐而言,上演曲目奢华得不同寻常。虽然维也纳并未像莱比锡那样推出大量莫扎特歌剧,但国家歌剧院上演了由三个公司制作的六部歌剧,每一部都阵容奢华。首先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后宫诱逃》,由卡尔·伯姆指挥,伊尔玛·拜尔科(Irma Beilke)、厄尔娜·贝尔格尔(Erna Berger)、安东·德尔默塔(Anton Dermota)和库尔特·尤尔根斯(Kurt Jürgens)主演。闭幕夜上演的是《魔笛》,由柏林和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联合推出,由古斯塔夫·格林德根斯制作,汉斯·克纳佩茨布什指挥,厄尔娜·贝尔格尔、赫尔格·罗斯文格(Helge Roswaenge)和保罗·舍夫勒(Paul Schöffler)饰演几个主角。两部作品之间,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推出《女人心》,由克莱门斯·克劳斯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推出《唐·乔万尼》(克纳佩茨布什指挥)和《费加罗的婚礼》(伯姆指挥);用的都是格奥尔格·许涅曼获得官方认可的新译本。另如第一章所述,剩下的一部是理查·施特劳斯于1931年改编的《伊多梅纽》的修订版,由他本人指挥。该版《伊多梅纽》的剧本改编和德译是犹太人洛塔尔·瓦勒斯坦,他在德奥合并前担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制作人。宣传部虽然完全清楚这一点,但为了能让施特劳斯参与如此高规格的音乐活动,音乐周组织者也就不强求严格遵守种族政策了。但为了避免因为上演此曲而引起争议,瓦勒斯坦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节目册里。

除歌剧演出外,帝国节目也让观众有机会听到一流的独奏,如钢琴家艾德温·费舍尔(Edwin Fischer)、威廉·肯普夫(Wilhelm Kempff)、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和小提琴家格奥尔格·库伦坎普夫、沃尔夫冈·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的演奏,以及由卡尔·伯姆、汉斯·克纳佩茨布什、克莱门斯·克劳斯和威廉·富特文格勒指挥的乐队和合唱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主要在帕拉维契尼宫(Palais Pallavicini)、洛布科维茨宫(Palais Lobkowitz)和霍夫堡宫骑士厅(Rittersaal der Hofburg)举行,包括弦乐四重奏和管乐小夜曲曲目以及——最具前瞻性的——用古乐器演奏的《A小调回旋曲》(K.511)和《E大调三重奏》(K.542)。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个莫扎特展,以现存原始文件追踪莫扎特的创作生涯。展览由宣传部音乐总监海因茨·德雷维斯宣布开幕。

维也纳节目虽没有如此闪耀的明星阵容,但曲目则同样广泛,管弦乐和室内乐音乐会数量都不少。例如,市民歌剧院在头三天连续三晚分别上演《后宫诱逃》《魔笛》和《费加罗的婚礼》。必须注意到,12月5日《魔笛》的最后一场演出是专门为帝国国防军和军工从业者上演的,由此可见音乐节举行时的政治情境。

既然如此强调莫扎特年轻的天才,那维也纳节目的一场在音乐协会(Musikverein)举办的开幕演出是给希特勒青年团的管弦乐专场,也就很合适了。事实上,全市的学童都被动员参加这一活动:秋季,帝国音乐局维也纳分局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包含了将于1941年10月至12月在全市26个区的每一所中小学举办的莫扎特庆典活动的完整日程(共319场)。这本册子不仅详细记录将由哪些当地演奏家在哪个学校上演什么曲目,也提供了一份按年龄分级的、将在这一学年的课堂上给学生欣赏的作品清单。[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