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说“寒门”与“贵子”(第3/3页)

我的人际接触面告诉我,在大学中,成为教授的底层人家的儿女多得是!在文艺界体育界活得很精彩的底层人家的儿女也多得是!在当下的县长县委书记中,工农的儿子也多得是!几乎在各行各业,都有底层人家的优秀儿女表现杰出甚而非凡,若以项羽、陈胜们的人生观来评论,他们便都不是底层人家的“贵子”啰?

怎么地,中国反封建反了一个多世纪了,封建到家了的关于人生的思想,居然还如此地能蛊惑人心并深入人心吗?

所以我认为,比之于“自古寒门出孝子”,哀叹“寒门何以再难出贵子”,实在是使拒绝封建思想的人心寒的现象。

而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动机倒不是出于批判;恰恰相反,而是想拨乱反正,纠正某些人的误解。

我觉得,中国之现实存在着如下三个特色——

官本位依然本位着;

官本位观念确已发生动摇,渐趋式微;

底层人家的子弟通向官场的通道梗阻仍多。

底层人家有不少子弟,仍十分向往为官,并且很可能是要以做“大公仆”为己任的,我们姑且这么认为;

为他们清除梗阻,使他们实现其志的过程顺畅些——这也体现着一种社会进步。

我想,这也许才是提出“寒门何以再难出贵子”这一话题的人的本意。

那么,这话题其实与龚自珍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异曲同工。

而往直白了说,其实是这么一种意思——

我乃底层人家之子,我的人生志向是当大官。这是我最强烈的人生志向,我矢志不渝,并且自信能当得很好!中国,为什么我这样的人当大官难而又难,难于上青天?而奥巴马和普京,出身也和我差不多,却可以在他们的国家当上总统?敢问我的路在何方……

如此说来,便明白多了。我也就没了困惑,虽然仍会想,何必呢?但能十二分地理解。

只不过,对于这样的人,在当下之中国,我是无法安慰的。

2016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