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选出奥古斯都,造就罗马永恒的荣耀(第8/14页)
在耶路撒冷城破之后,犹太起义军的余部还在马赫拉和马萨达继续战斗了几年。他们的领袖是加利利人犹大的孙子埃列阿查尔。提图斯为了赢得父皇的青睐,对犹太起义军咬定不放松,志在将其全部歼灭。
公元73年,被罗马军围困在马萨达要塞的犹太起义军,在杀死自己的妻儿之后集体自杀,全部壮烈牺牲。至此,先后延续7年的犹太人反抗罗马暴虐统治的斗争,最终被罗马军扼杀在血泊之中,耶路撒冷成为一片废墟。
公元71年,提图斯返回罗马城时,父皇韦帕芗特意下令举行凯旋仪式。西门被处死,约翰则被终身监禁。提图斯成功镇压了犹太起义军,稳定了罗马帝国在东方的统治,为父皇韦帕芗解决罗马帝国面临的困局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罗马帝国西部,韦帕芗也镇压了高卢等地的起义,使罗马帝国统治恢复稳定。由于尼禄荒淫暴虐导致罗马帝国出现分裂的危机,终于被韦帕芗解除了,新建的弗拉维王朝得到了巩固。
至于财政方面,韦帕芗在紧缩宫廷开支的同时广辟税源。当时,罗马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甚至上厕所也要收税。对此,甚至连提图斯都觉得过分。只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韦帕芗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韦帕芗在课税方面很残酷,但在提高与加强行省地位方面也有较大贡献。他知道,各行省的分裂通过武力解决了,但如果它们对罗马没向心力的话,以后迟早还会出现分裂。他决定让各行省的奴隶主上层分子参与罗马元老院,提升他们对罗马的向心力。
公元73年,韦帕芗下令元老院进行改组,从各行省奴隶主上层选出优秀分子加入元老院,同时将行省富户千余家从西班牙和高卢等地迁入罗马城,并授予许多西班牙城市居民以罗马公民权,使帝国政权进一步获得各行省奴隶主的支持,真正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机构,而不仅仅局限于罗马奴隶主阶级。这扩大了统治基础,也加强了各地对罗马皇帝的忠诚度。
当然,所有措施的核心是加强专制皇权。韦帕芗知道,无论罗马帝国治理得多好,如果他作为皇帝的权力削弱了,那么一切治理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为此,他迫使元老院通过《全权法》,让元首获得最广泛的权力,并整顿军队,严肃军纪,规定各地驻军在行省招募,分别轮流在本省之外地区驻屯,避免本地军人割据分裂。
经过韦帕芗的努力,罗马帝国不仅稳定下来,渡过了面临分裂的难关,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复苏。这对罗马帝国的未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韦帕芗作为罗马帝国第二王朝的创建者,对统治政策的调整,为维护罗马的统一和未来的发展,是做出了积极贡献的。
4. 在帝国黄金时代,皇帝是通过禅让传承的
韦帕芗死后,他儿子提图斯·弗拉维乌斯·维斯帕西亚努斯继位。提图斯有较丰富的军政经验,继续承平之治。但遗憾的是,他在位三年(79年~81年)即死。其后,他弟弟图密善继位。
图密善是在父兄庇荫下成长的庸碌之辈。正因为没本事,图密善就特别喜欢彰显自己的本事,非常刚愎自用。为了突出他能超越父兄的才干,他以主上和神自居,诛杀无度。最终,他在公元96年死于政变之中。
图密善的死,使罗马帝国突然刮起一股民主之风。罗马元老院在宣告图密善为人民公敌的同时,推举旧贵族元老出身的涅尔瓦为皇帝。他们希望以拥立一个这样德高望重的人而开辟新的贤主之治。这是罗马帝国建立120多年来少有的一次民主决策,也显示出部分罗马人对此前的罗马皇帝失望。只不过,不可能再回到共和国了,他们只好寄托于选出圣贤的皇帝领导罗马继续实行帝制。
贤德的涅尔瓦只做了三年皇帝(96年~98年)即死。他没有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择贤立之”,以顺应罗马人渴望出现贤主的愿望。涅尔瓦禅位于身边最有经验的助手图拉真。图拉真比较贤能,当了20年皇帝(98年~117年)后,也学涅尔瓦“择贤立之”,传给助手哈德良。哈德良也不错,当了22年皇帝(117年~138年)后,也模仿前辈,“择贤立之”,传位给助手安东尼·庇护。安东尼政绩斐然,当皇帝时间也比较长——24年(138年~161年)。依旧按照老规矩,安东尼“择贤立之”,传位给助手马可·奥勒留。马可·奥勒留当了20年皇帝(161年~180年),但是死后一改近百年的传统,儿子康茂德即位。康茂德当了13年皇帝(180年~192年),最终成为另一个尼禄,被推翻,终结了罗马帝国“帝位禅让”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