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选出奥古斯都,造就罗马永恒的荣耀(第5/14页)

尼禄根本不了解民情,也不在乎什么民情,只要自己开心,一切都是可以牺牲掉的。公元64年,罗马城内发生大火,连续烧了6天,全城14区有10区焚毁殆尽,老百姓死伤无数。尼禄这个暴君不派人去救火,却登楼观火,饮酒作乐,左抱右拥,不时被大火中惨遭烧伤的人的挣扎号叫逗得哈哈大笑。

虽然大多数人忙于救火或者逃灾,没时间去关心皇帝在享受何种娱乐,但尼禄在大火期间的所作所为还是作为爆炸性新闻传遍了罗马城。根据尼禄的一贯表现,有人断定,那肯定是尼禄为毁掉民房建造新宫而故意纵火的。这个流言的传播速度比尼禄登楼观火的事情传得更快。

这一回,尼禄意识到流言传播对其不利,很快采取措施。他用的手段就是大肆捕杀嫌疑犯,采取暴力手段去压制和恐吓人们不要传播流言。这无疑是用汽油扑火,数以千计的无辜群众受到牵连,被投到了监狱里。这种暴政使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沸腾的民怨激起遍布全帝国的反抗浪潮。

罗马城一时难以对抗尼禄,但在遥远的边疆行省,反罗马暴政的旗帜相继举起来:西部不列颠女王鲍狄卡领导起义,杀死罗马殖民者数万人;东部巴勒斯坦犹太人也揭竿而起,全歼耶路撒冷的罗马驻军;西班牙高卢也燃起反抗烽火,起义群众要求推翻尼禄……

罗马帝国很快陷入分裂。尼禄一下子变成孤家寡人,众叛亲离,连他经常赏钱的近卫军和已经没什么权力的罗马元老院都宣布他为祖国之敌。外有反军进逼,内有近卫军背叛,尼禄一下子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他开始还想着逃亡,但在逃亡过程中越想越恐惧,害怕被那些恨他的人抓住受羞辱,干脆抽出长剑,在脖子上一抹了之。尼禄自杀的那天是公元68年6月9日。

尼禄死后,丑剧一幕接一幕的朱里亚·克劳狄王朝也谢幕了。各行省军团在混乱中看到了拥君自立的好处,纷纷拥立自己的指挥官为皇帝。打了一年多内战后,东部各省的奴隶主和多瑙河军团拥立的皇帝韦帕芗取得胜利。随后,韦帕芗建立弗拉维王朝。

本为适应奴隶制发展需要,为结束元老院贵族和民主派之间长期的利益之争,屋大维在元老院贵族的认同下,在民主派的真心拥戴下,当上了罗马的元首,并在调整各阶层各地区利益过程中将共和制改为帝制,当上罗马帝国首位皇帝。但是,屋大维后世的继承者却非常凶残腐化,不仅没丝毫屋大维的雄风,还宫廷丑剧迭出,内部动乱不断。渴望安定的罗马人只好在暴君激起的动乱中让另一批行伍出身的人上台当皇帝,以调整统治秩序,挽救罗马面临的危机。

3. 韦帕芗无视耶路撒冷的愤怒

韦帕芗登上历史舞台,与屋大维当年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混乱时刻为了实现罗马的安定而出现的。韦帕芗虽然在战争中赢了其他竞争者,但接手屋大维腐化子孙留下的乱摊子,能否迅速扭转局势呢?

与屋大维相比,韦帕芗顶多是一介武夫而已。不过,他是个粗中有细的武夫,粗鲁勇猛,处世不择手段,又精明强干,能在帝国遭逢的各种危机中杀出一条活路,善于在危机中寻找生机。而这种人才正是危机时刻所稀缺的。

韦帕芗即位时,各行省叛离,军纪败坏,财政拮据。他将复杂的事简单办,那就是采用武力镇压和紧缩开支的解决政策。而首先武力镇压的目标,韦帕芗选定了巴勒斯坦犹太人起义。他将这一重任交给儿子提图斯·弗拉维乌斯·维斯帕西亚努斯去完成。

在当上皇帝前的公元66年,韦帕芗曾奉尼禄之命统率5万大军征讨犹太人,但未获成功。韦帕芗内心存有很大遗憾。做皇帝后,他便命儿子提图斯率军全力进剿巴勒斯坦犹太人起义。

罗马通过扩张称霸东地中海后,逐渐把侵略魔爪伸向弱小的犹太王国。当时因为罗马内部分配利益的斗争激烈,而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也在积极与罗马争霸,罗马尚未有精力去侵略犹太王国。

公元前63年,罗马名将庞培率军反击本都军。本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战败,走投无路,自杀而亡。本都国成为罗马的附属国。庞培获得胜利后,并未就此罢休,挟着战胜本都之余威,在东方一些小国到处进行干涉活动,扩大侵略成果。他将叙利亚置为罗马行省后,立即向犹太王国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