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利益分配,他们斗争了两百年(第11/23页)

在派谁为统帅的问题上,罗马元老院贵族和民主派之间发生了分歧。元老院贵族推举苏拉。苏拉凶残而狡猾,虽然出身贫贱,但忠实拥护贵族政治。骑士、新公民、城市平民都反对苏拉担任他们的统帅,而一致推举马略。两派都希望自己所拥戴的人取得军队的统帅权。最终,在元老院贵族支持下,苏拉当选为执政官,取得军队的统帅权。但是,随苏拉出征的骑士、新公民、城市平民心里都不乐意。

公元前88年,苏拉刚离开罗马到他统率军队的驻地坎帕尼亚去,保民官卢福斯就提出法案,建议把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特里布斯是罗马早期的平民会议,后指代罗马地方组织单位),把远征东方的指挥权交给马略。卢福斯不顾元老院的种种阻挠,依靠新公民和马略老兵的支持,强行通过自己的法案。这一决定无疑是撤苏拉的职,无疑是打击元老院贵族。

苏拉闻讯,立即率军返回罗马。在挨斯揆林门广场附近,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短时间交锋,苏拉率军占领罗马,马略及其同党战败逃往努米底亚。保民官卢福斯被杀,其头颅被挂在他发表演说的讲坛上。罗马的军队攻进罗马城内,砍杀罗马合法选出的执政官,这是罗马建国以来首次军事将领武力征服执政官,为罗马后来军事将领干政开了不好的先例。“从此以后,廉耻心或法律、制度或国家对于暴行都失去了约束力。”(阿庇安,《罗马史》下卷)罗马的一切开始转向以军力说话。

苏拉控制罗马城后,宣布卢福斯的法案无效,迫使公民会议通过几项反动法令:“恢复贵族占优势的百人团会议(也就是森都利亚会议);从大土地所有者中间选出300人补充到元老院,并规定任何法案不经元老院批准不得提交百人团会议;取消保民官的否决权。”

苏拉这些措施旨在恢复元老院的权力,巩固贵族豪门的势力,从根本上剥夺数百年来平民斗争得到的权利,打击刚刚获得政治权利的意大利新公民,当然也为社会矛盾的再次激化埋下了祸根。从某种意义上讲,苏拉在罗马搞军事政变是罗马走向灭亡的开始。

稳定政局后,苏拉以为后顾无忧,便又率军到东方攻打本都国去了。败逃的民主派趁机在罗马活动起来。他们由秘密暗杀发展到公开暴动,结果遭到苏拉派的残酷镇压。

不过,城内的骚动并没有停止,平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公元前87年,苏拉的政敌秦那在城乡平民和骑士阶层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秦那是民主派代表,在平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执政后,他提出新的改革法案:把新公民分配到35个特里布斯;大赦苏拉政变期间被宣布为公敌的人。在法案投票表决时,双方发生尖锐冲突,有1万人死亡——这不亚于一场中等规模战争死亡的人数,可见当时投票表决几乎就是一场战争。

为了更有效地同苏拉派进行斗争,秦那以执政官的身份到加普亚和其他一些同盟城市募集军队和金钱。那些城市刚刚获得公民权,苏拉的反动措施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在秦那鼓动之下,他们积极出钱出人。在很短时间内,秦那就募集到一支由意大利人组成的军队和大量金钱。

逃亡在非洲的马略听到秦那募军的消息后,立即带领同党和500名奴隶,乘船到意大利西北部的伊达拉里亚。在那里,他聚集了一支6000人的军队。

两军会合后,他们分三路围困罗马城,并切断罗马城的粮食供应线。秦那派人在罗马城附近宣传,凡投降过来的奴隶都可以获得自由。许多奴隶都来归附。这样,马略的队伍更加壮大。元老院贵族感到胜利无望,粮荒又威胁着罗马城,就不得不表示屈服。

公元前87年6月,马略率军开进罗马城内。苏拉党徒和一些元老院贵族逃之夭夭,没来得及逃跑的多被杀死。苏拉被宣布为公敌,房屋被拆除,财产被没收。

马略控制罗马后,恢复了卢福斯的法案,取消部分债务,增加粮食分配。意大利新公民全部被分到35个特里布斯中去,各城市也按照罗马的组织形式进行改组。马略这些措施,在打击元老院贵族势力,保护骑士、平民和新公民的利益,以及稳定民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而得到城乡广大平民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