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第12/13页)

[190]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给李竹声的电报(1934年5月26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第123页。

[191]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4年6月17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第146页。

[192] 《中共上海中央局、盛忠亮和格伯特给皮亚特尼茨基的电报(1934年7月25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第171页。

[19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4年9月4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第234页。

[194] 《王明和康生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4年10月14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册,第278页。

[195] 《中央政府通告召集八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会议及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红色中华》第85期,1933年6月14日。

[196] 毛泽东:《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斗争》第32期,1933年10月28日。

[19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训令》,《红色中华》第52期,1933年2月13日。

[198] 毛泽东:《查田运动是广大区域内的中心重大任务》,《论查田运动》,晋察冀中央局翻印,1947,第4页。

[199] 《中央局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1932年6月2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第480页。

[200] 毛泽东:《在八县查田运动大会上的报告》,《论查田运动》,第6页。

[201] 《中央政府通告召集八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会议及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红色中华》第85期,1933年6月14日。

[202] 毛泽东:《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斗争》第32期,1933年10月28日。

[203] 1933年,会昌全县总人口206866人,其中地主、富农人口13828人,占总人口近7%(《会昌查田运动进行情况》,《红色中华》第106期,1933年8月31日);胜利县总人口10万人左右,地主富农有1454家,约合7000人左右,也占7%。参见王观澜《胜利县继续开展查田运动经验》,《斗争》第61期,1934年5月26日。

[204] 毛泽东:《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斗争》第24期,1933年8月29日。

[205] 《中央关于查田运动的第二次决议》,《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卷,第337页。

[206] 李六如:《谈湘赣苏区土地革命》,《回忆湘赣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第89页。

[207] 《中共福建省委工作报告大纲(1933年10月26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7,第387页。

[208] 毛泽东:《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斗争》第24期,1933年8月29日;刘少奇:《农业工会十二县查田大会总结》,《斗争》第34期,1933年11月12日;邵式平:《闽赣省查田突击运动的总结》,《红色中华》第181期,1934年4月28日。

[209] 童小鹏:《军中日记》,解放军出版社,1986,第219页。

[210] 项英:《于都检举的情形和经过》,《红色中华》第168期,1934年3月29日。

[211] 揭国发、刘化尧:《查田中的斗争》,《石城文史资料》第4辑,政协石城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第15页。

[212] 参见毛泽东《兴国调查》、《木口村调查》等。《木口村调查》所列几位中农均处于这一范围内。(《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283~284页)当时一担田(3~4担田合一亩)约能收谷百斤左右,考虑到家用消耗及留种等因素,800斤谷为基本的温饱标准。

[213] 《中央土地人民委员部1933年7月13日给瑞金黄柏区苏的一封信》,《红色中华》第95期,1933年7月23日。

[214] 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第320页。

[215] 《公略查田运动的检阅》,《红色中华》第125期,1933年11月14日。

[216] 《福建查田的经验与教训》,《红色中华》第114期,1933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