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绝代双骄 二六 谁是强者(第2/3页)

攻城招法之四,冲车。冲车是古代攻城战的常用器具,高欢所用的冲车,体积庞大,构造特殊,所撞之处,无不留下极深的痕迹,即便是很粗的柱子,也经不起冲车几撞。玉壁城的城墙与城门,耗损严重,一旦坍毁,后果不堪设想。韦孝宽的反应极迅速,立即让人缝制一张又厚又大的布幔,从城楼上挂下来,冲车到哪里,布幔就移到哪里。柔能克刚,布幔有如一张大网,把强劲的冲力化于无形,城墙保住了。

高欢盯着城上的布幔思索良久,有了新的主意——火烧。东魏军在长长的竹竿前绑缚松香等易燃物(考虑很周到,可以防止城上往布上浸水),浇油点火,从远处烧布幔,同时也可以直接烧城楼。韦孝宽也不含糊,你用长竿,我用长钩。士兵拿着长钩站在城楼上,着火的竹竿一靠近,就伸过去割,点燃的松香随之而落。高欢望而兴叹,第四招也给彻底破了。

攻城招法之五,焚柱,即地道焚柱。非常毒辣,高欢起兵时攻破邺城,用的就是这一招(细节参见前文)。重新使用地道,四面并进,共二十一道,地道中的柱子先顶后烧,崩毁城墙。韦孝宽可不是当初的刘诞,哪那么好欺负,他在城墙后面备好结实的木栅,哪里城墙崩了,就在哪里竖起木栅,堵住缺口。高欢的成功经验又报废了。

高欢那个郁闷啊,能使的方子全使上了,自己死了不少人,浪费了无数木材、火具,韦孝宽那边还在城楼高枕无忧呢。一般人到此怕是崩溃了,高欢却还有第六招——攻心。

他命参军祖珽到城下喊话:“两家交兵,已有多日,你孤城一座,救兵连个影儿都见不着,早晚挺不下去的,不如投降啊!”

韦孝宽一脸坦然坐在城头,答道:“我城池牢固,兵粮有余,攻城的每天忙活,守城的每天休息。才几十天而已,要什么救兵?我在担心你们啊,搞不好就死在这里了!我韦孝宽关西男子,岂会做降将军?”

祖珽一看韦孝宽吃了秤砣,又向城里的守兵喊道:“韦城主受了宇文黑獭的恩禄,死守还说得过去;你们这些将士们,何必跟着他送死呢?”他又往城里射去赏令,上写:“谁能斩城主投降,拜为太尉,封开国公,城邑万户,丝帛万匹。”

韦孝宽收下赏令,翻过面来写道:“谁能斩高欢,照此封赏。”反射到城外。高欢气炸了肺,用铁锁锁上韦孝宽在关东的侄子韦迁,刀架脖子,押到城下,韦孝宽不投降,就杀掉韦迁。韦孝宽不为所动,看都不看一眼。城中士卒感动不已,个个抱定决死之心。

东魏在玉壁城下,苦战近六十天,死伤惨重。时值隆冬,军中缺衣少药,疾病蔓延,史载“死者七万人”。高欢的脑力与体力都发挥到了极限,旧病复发,倒在了军营中,于是,出现了本部开篇那一幕悲壮的场景。

一片《敕勒歌》的歌声中,高欢想起了六镇草原上的辽阔天空,想起了怀朔到洛阳的邮差生涯,想起了骑马赶牛的逃难岁月,想起了那个豪气万丈的青年贺六浑。一世坎坷,一路拼搏,今天的你,是憾,是恨,是喜,是哀?

旷日持久的龙虎斗,渐渐走到了尾声。十四年,以早婚早育的北朝人的标准,是一代人的时光。临到末了,我们还是忍不住问一个很俗的问题:高欢与宇文泰,谁更强?

论成就,高欢由一名不起眼的怀朔镇小兵起家,广结宾友,先后效力杜洛周、葛荣、尔朱荣,信都起兵,以一州之力,席卷整个关东;宇文泰出身武川镇将之家,投葛荣,降尔朱,入关平乱,接手贺拔岳军队,将关中经营得有声有色,才得以积累资本与高欢抗衡。两人各得天下三分之一,胜败如梅花间竹,难分高低。

论用人,高欢看重一个义字,惜才爱士,但为了短期的战略目标,忽视了北魏遗留的吏治腐败,造成军士贪婪无度,难以遏止,最终毁掉了他青年时代的理想,也毁掉了高家的霸业;宇文泰最看重的是赏罚分明,严禁部下贪财暴民,作威作福,关中每一个人才都能被他任用得恰到好处,所谓的六柱国、十二将军,大多数的能力其实不及高敖曹、侯景、斛律金,甚至比不了窦泰、彭乐、段韶、尉景等人,却能名垂千古,建功立业。韦孝宽玉壁成名,就是宇文泰用人的最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