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明主昏君 十四 一岁三号乱齐廷(第2/3页)
范云说:“王中书是忧国忧民啊!”
萧衍嗤之以鼻:“忧国忧民?他是想做周公、召公呢,还是想做竖刁(齐桓公晚年的三奸之一,齐桓公死后导致齐国内乱)啊?”说得范云答不上来。
就在王融自以为计策成功的紧要关头,萧赜忽然苏醒了过来,随口问左右:“皇太孙在哪里?”王融的假诏书就拿不出手了,只好说萧昭业在殿外守候。萧赜便让太子带着东宫卫士入殿,然后也用不着王融写诏书了,直接当面授意,太子继承皇位。政事呢,则由他的堂弟(萧道成二哥萧道生之子)西昌侯萧鸾与萧子良共同辅佐。这又是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冷门,萧鸾本人在这背后究竟做了多少手脚,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依我猜来,这很可能又是各派权力平衡的产物,并且是萧子良默许的。
萧昭业在这场戏上表现得很抢眼,他声泪俱下,感人心脾。萧赜紧紧抓着他的手,说道:“不必哭了,若是想念你爷爷,那就应该好好干!”
说罢,萧赜自以为放心地咽了气。王融还想做垂死挣扎,下令让萧子良的兵士守卫宫门。好不容易得掌大权的萧鸾岂会错过良机,他以先帝敕令的金字招牌一路畅通无阻的冲入大殿,扶立萧昭业即位,命左右将萧子良搀扶出去。大殿上群臣都被萧鸾的气势震住,没有一个敢发表不同意见。
于是,齐武帝遗诏中的两人辅政被萧鸾实际一执行,就成了一人辅政。萧子良做了太傅,竟没有什么实权可言。支持萧子良的王融不久就被下狱赐死,萧子良自己都是朝不保夕,哪里还敢出手相救。(由此也可看出萧子良的所谓有才,其实只是以为臣的角度而言。他要是继位,多半也是个懦弱之君,早晚会败在势如虎狼的叔父兄弟的手中)萧子良也“识相”,仅过一年,就在惶恐与担忧中病故,在乱世之中,这就是最好的下场。
萧昭业和萧鸾都乐于接受萧子良的死讯,下面就是他们两人的决斗了。
萧昭业基本上是刘劭、刘昱和刘子业的合成版(也不排除史官为抹黑废帝,参照以前的模板所生成的新版本暴君模板)。他与刘劭一样,招了个女巫玩巫蛊。比刘劭运气好,他的巫蛊行为没被发现,先是咒死了父亲,后又咒死了祖父,一年之内就完成了一个小王爷到皇帝的迅速转变。此人仪表堂堂,却全无良心。父亲死了,他给正室何妃的信中写一个大大的喜字,周围又画上三十六个喜字以作庆贺;祖父死了,他招呼宫中的乐师舞伎奏乐表演,得意得喜不自禁。
玩乐方面,他与刘昱一般无二,喜欢带着左右亲信四处游走,还喜欢跑到他父亲的坟地(!)里去玩赌博游戏。玩得爽,就赏,反正是国库的钱,用着不心疼。每次看着钱,他还要感叹一番:“从前想你的时候一个子儿都得不到,今天还不是用你没商量?”武帝留下的库钱上十亿万,也经不起萧昭业这么恣意挥霍,不到一年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宫里的各种宝贝器物,更是被拿来又扔又摔的耍子,聊博千金一笑而已。
荒淫方面他远追刘骏、刘子业父子,与祖父宠幸过的霍妃私通,将她改换名姓,称为徐妃,重新纳入后宫。他的皇后何氏同样荒淫,萧昭业的亲信杨珉是小白脸,帅得掉渣,她就整日里与他厮混,甚至同床共枕。她伺候萧昭业的功夫也是一流,以至于萧昭业被她弄得服服帖帖,对她的淫乱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萧鸾对于这一切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早有意篡位,便拉拢萧昭业的亲信、同是宗室的萧谌和萧坦之,争取他们的支持。他先拿杨珉开刀,向萧昭业奏明情况,要诛杀杨珉。何皇后泪流满面央求:“杨郎年少英俊,又没罪,怎么可以枉杀!”萧昭业一脸愁容,身边的萧坦之早得了萧鸾的好处,耳语道:“外头都知道杨珉和皇后的私情了,事情都闹大了,怎么可以不杀?”萧昭业这才勉强同意。一会儿又反悔,怎奈脑袋已经搬家,于事无补了。
萧鸾继续施压,过了几天又要求诛杀萧昭业宠幸的太监徐龙驹,罪名是祸乱朝政。皇帝也没法子,人家是辅政啊,心中可是恨透了这个堂叔祖,暗中与中书令何胤密谋,准备除掉萧鸾。萧谌和萧坦之生怕祸及自身,想来想去觉得萧昭业没前途,彻底投靠了萧鸾。两边的流血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