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的成长(第3/3页)
这也增加了其可能的意义。直到17世纪末,文本与图画的消费与阐释,一直局限在一种更为私人与有限的空间内。实际上,除开某些政治与宗教争论,我们一般只能通过私人通信与书眉偶尔的注释窥见人们对于新出版物的意见。当时没有更广阔、持久与公开的网络以供普通人交流文化观念。媒体的革命永远地改变了这一现象。从18世纪晚期开始,任何对于热点出版物的阐释,都会立即通过辅助媒体之网络告知、宣扬与传播给普通大众。

24-27.《一个妓女的历程》之众多未经授权仿品中的几幅,正是这类仿品的无处不在,使得荷加斯的作品风行于世。

28.威廉·荷加斯的《一个浪子的历程》场景一:一个年轻人继承了遗产
其结果就是,逐步形成了一种较之以往更广泛、更持久以及更具自我意识的公共读者群体,尽管这是一种虚拟而非现实的人群。实际上,报纸、小册子与小说的激增,确实(正如当时某些道德家所担忧的)致使男性与女性更多地通过个人阅读与小范围交流来形成自己的观念,而不是接受权威之古老而普遍的意见。这确实促使人们比从前表达出更多元的观点。那么,这一媒体之扩张与普及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呢?它究竟如何改变了公众舆论的性质以及公私事务的界限呢?

29.场景三:被妓女簇拥的未来浪子(画面左侧,口袋被扒)

30.这件《一个浪子的历程》之仿作,既有彩色版,也有黑白版,来自著名版画商托马斯·鲍尔斯及其助手迅速提供的一批作品。

31.鲍尔斯的某些套画还包括了这幅附加的场面,扩展了荷加斯原初的叙事。

32.《一个妓女的历程》的画面被无穷无尽地复制与再使用于各种廉价的套画,就如同这件。

33.在单独的版画中。

34.在书籍的插图中。

35.甚至作为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