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五章 开战前夜(第5/7页)
只不过伊藤博文并不甘心,倒不是说对自己被坑耿耿于怀,而是他真心觉得如果真在朝鲜留七千人马,那是很危险的。
陆奥宗光当然也知道首相的心思,所以在数日后,又去了一次首相府,由于怕像上次一样给伊藤博文添堵,所以这回特地没带上川上操六。
但伊藤大人连日来这么接二连三地被坑蒙拐骗,早就成了火药罐子,一看到陆奥宗光的脸就炸了毛:“如果西洋列强这次强行干涉甚至付诸武力,你打算怎么办?!”
“他们不会干涉的,放心吧。”
“你凭什么就敢说他们不敢干涉?!”伊藤首相差点就要拍桌子了。
陆奥宗光一看领导貌似真急眼了,于是连忙说你淡定,我这可不是空口白话,我是请专家论证过的。
伊藤博文没好气地问是哪个砖家,拿来我看看。
陆奥宗光说我早把他叫来了,现在就在外面候着呢。
说着,按响了电铃。
走进来一个人,陆奥外务大臣介绍道:“他是福岛安正。”
伊藤博文连连点头,意思是久仰大名。
福岛安正,时任驻朝武官,军衔为中佐,擅长收集情报并精通多国语言。
这人去朝鲜,纯属临时抽调,在那之前,他主要负责的是对中国跟俄国的情报侦察。
早在明治十二年(1879),他就乔装成中国人,跑到上海、大沽、天津、北京、内蒙古等地进行了历时五个月的实地侦察。回国以后,将侦察结果整理成《邻国兵备略》、《清国兵制集》上报有关部门,之后,又数次装成各种职业的中国人来华刺探。
当时有人问他,说大清跟日本相斗,谁能胜?
福岛安正想都没想就说道,十年之内,日本若是跟大清开战,则日本必败,但十年之后,日本必胜。
于是对方就很奇怪,又问,难道日本只要发展十年,国力就能超过大清?
福岛安正摇了摇头:“以日本目前的国力而言,即便再发展二十年,也未必能超越清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将其战胜,因为清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统治阶级的腐败,一个国家能够在任何场合公然行贿受贿,这本是万恶之源,可他们非但不思反省,反而愈演愈烈,上至皇亲大臣,下至一兵一卒,莫不是如此,清国既有如此不治之症,那只要稍加时日,必定不再是日本的对手。”
这话说完的3年后(1882),壬午兵变,大清胜而日本败;5年后(1884),甲申政变,大清再胜,日本再败;而如今转眼便是15年后的甲午年了,你懂的。
明治二十年(1887),福岛安正被任命为日本驻德国武官。在德国的五年中,他详细地考察了欧洲务国的情况,其中,最引起他关注的,是俄国的动向。
当时俄国因为被英德等国牵制,被迫放弃南进方针,转而将眼光投向亚洲,包括福岛安正在内的很多日本政坛人士推测,俄国人的铁蹄在数年内,就会踏上中国大陆朝鲜半岛乃至日本的国境。
因此,关于俄国的情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了掌握俄国东进政策的实际情况,福岛安正决定亲自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进行实地侦察。不过由于他的身份比较敏感,所以对外宣称是要搞一次探险,一次单骑穿越严寒时期西伯利亚的探险旅行,也就是一个人,一匹马,穿越西伯利亚。
这确实是一次冒险,因为当时已近年底,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时节,即便是西伯利亚当地人,都不敢去横穿那鬼地方,更何况他福岛安正是个从来都没在寒带生活过的日本人,此举一经传出,全世界都认为这哥们儿是打着灯笼去厕所——找死。
明治二十五年(1892)二月,经过数月准备,福岛安正骑上爱马凯旋正式出发了,他以德国为起点,进入俄国境内,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北上。3月下旬,到达彼得堡后,福岛向日本参谋本部发去了第一份关于俄国陆军的调查报告。此时,俄方也隐约觉察到福岛的此次旅行的动机貌似并不怎么纯,但却苦于木有证据。4月9日,福岛安正离开彼得堡,于当月下旬抵达莫斯科。在那里受到了沙皇和皇后的接见和赐宴。经过细致考察,他向日本参谋本部提交了关于西伯利亚铁路建设方面的报告。9月下旬,到达中俄两国的界山——海拔3000多米的阿尔泰山,此时的福岛安正已经走了7000多公里,完成了一半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