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三章 吉野号(第5/7页)
国会肯批款让桦山资纪去买吉野号,绝不是他们有多爱国,这帮孙子真要论起节操来还未必能比得上给海军捐款的那些失足妇女,只不过天皇出面了,拿了人的手软了,没办法了,只好给钱了。
所以你不要再说什么一个励精图治的政府对决一个腐朽没落的政府,其实两家当时的情况纯粹是难兄难弟一对宝货,充其量一个腐败的政府VS一个更腐败的政府罢了。
话既然说到这里,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更腐败的政府现在正在干什么吧。
当得知了日本从英国那里付清余款,成功购买了吉野号之后,机智聪明的李中堂立刻明白自己变成对方的假想敌了,于是也毫不示弱地开始了筹钱大计,准备买下之前我们提到过的那艘被智利人买去的布兰科号军舰。
结果你已经知道了,因为没钱所以没买成,在这里,我们来把过程详细地说一下。
当年东乡平八郎曾非常不解,为何五六年来清国水师除了把名字换成了北洋水师之外,其余的几乎再无变动——既没添加新船,也不曾有好好保养原有装备,这是为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没钱,或者说,有钱,但不给他们。
在说明白到底是谁那么不是个玩意儿有了钱也不肯给之前,我们先来给某人平个反,那就是慈禧太后。
一般我们的普遍认知是,北洋水师多年来不曾换过装备添过新船的原因是没钱,而没钱的原因则是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的军费,用于修颐和园,以及传说中的三海工程(北京的南海,中海,北海)。
颐和园跟三海工程很花钱,这是真的;花过北洋水师的钱,这也是真的,但是,你要说北洋之所以没钱花都是因为这俩工程给闹的,那就不对了。
慈禧修园子到底用了海军多少钱,这多年来一直很有争议,通常的说法是两千到三千万,这主要源自日后的维新党人,也就是康有为梁启超那伙,他们跟慈禧的关系你是知道的,恨不得说地球生态被破坏臭氧层空洞都是老太太给弄出来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维新党人的红口白牙里,慈禧用海军军费造花园的最高数据为白银八千万两。
这只能说是在扯淡。
康党的言论,本身就是用于攻击的夸大之词,当真你就输了。
但凡还心存半点常识,你就该明白,海军衙门除非是疯了,不然不可能拿出八千万两白银来给老太后修园子,老太后本身也不可能狮子大开口要那么多,要知道,当年大清一年岁入,才不过八九千万。
事实上,整个三海工程总共花费不过六百万两白银,其中,在公元1885年到1894年之间,从海军衙门军费里借用了437万两,注意,是借用,不是挪用,这笔款子后来被如数归还了。
然后是颐和园,园子工程总共花费白银一千万两,其中一大部分是挪用于海军衙门的经费,这里确实是挪用,拿了之后再没还过,具体数额最多为750万两。
最少呢?我见过的资料里,关于慈禧修三海修颐和园用掉海军军费的钱款数目里,最小的数字记载为230万两白银出头。
当年买定远镇远两艘船总共花费为340万两,不过那是公元1880年初的事儿了,十来年之后算上物价上涨之类的因素,750万两白银基本也就只能买到三艘这样的船,而且考虑到大清当时海军工业基础极度薄弱,船买回来之后的修整年检都还得多花钱,所以即便是慈禧太后修园子用掉的750万两还给海军,也未必能做出多大的成绩来。
北洋水师真正没钱的原因并不在于老太太,而是出在另一个人身上,那就是掌管着大清钱袋子的时任户部尚书,翁同龢。
翁同龢,历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人称翁师傅。
光绪十二年(1886),翁师傅入主户部,正式掌管大清财政,我敢说,这绝对是大清的一大厄运。
翁同龢这个人,大致类似于元田永孚这种角色,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你让他说《论语》第三页第五行是什么,《孟子》第三十五句第一个字怎么念,他能头头是道说上个小半天,但你要问他怎么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怎么把收入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怎么搞国家建设怎么让大清战胜日本,那就完蛋了,老头几乎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