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一章 三景舰(第3/4页)
列出的证据也有不少,最有力度的就是日本宪法,因为上面明确规定了天皇治世万世一系,是神而不是人。
其实并非如此。即便是被誉为千古神君的明治天皇,依然是一个没太大实权,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主儿。
仔细想想就该明白,谁见过一个掌握着国家实权的领袖每天只上班俩小时而且还是聊天为主的?
当然,这样也有好处,天皇虽说不干活,但只要有了功劳,全都得算他的,是“我皇英明”的结果,可一旦出了娄子,那就得让内阁的老头子们共享了,引咎辞职的辞职,写检查的写检查,而天皇却是浑身干净,绝对不会沾染上一丝麻烦。所以庚子国难之后,慈禧太后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去日本的那哥们儿回来后就对老太后说,大清必须立宪,因为只要立宪,便能保我大清皇权永固。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什么宪法规定天皇是神,那跟有没有实权完全没关系,美国硬币上还刻着我们信仰上帝呢,耶和华在大选的时候能参与投票么?
不过,尽管天皇不怎么干活,但不代表他就完全没有存在意义了,至少他手里还有一个叫作玉玺的玩意儿,也就是图章,但凡内阁政令,不盖这个戳的话那就是废纸一张,发出去擦屁股都嫌硬。
所以,问题就来了。
要知道,天皇盖戳那属于他的工作,本着劳动法精神,这工作是只能在工作时间内干,绝对不能占用工作外时间。事实上,天皇这宝贵的两小时工作时间里,除去跟宫内省的人聊天之外,剩下真正用于工作的,所剩无几。再加上盖戳之前怎么着也得看一遍文件说的些什么,大致内容是啥,还得想一想到底盖不盖这个戳,不能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就是一戳,万一哪个腹黑的孙子写一份奏章说皇上我想娶娘娘咧?故而每天天皇能够处理的正经事儿其实真的是很少很少的。
于是伊藤博文就不爽了,换你你也不爽。
想想吧,每天你大清早地跑到办公室里召开内阁会议,讨论了大半天才讨论出一个议案,然后第二天又跟一帮大员唇枪舌剑地推敲,大热天的连空调都没有,吵架吵了一身汗,好不容易终于算是制定出了一条比较靠谱的政策,你也顾不上冲一把凉水澡,兴冲冲地就拿着文件跑去了皇宫,想让天皇最终敲一个章,好把这道命令给颁下去,富国强兵一番。
到了门口被拦住了:“天皇陛下正在进行重要谈话。”
重要谈话指的是跟以一个叫元田永孚的为首的一帮老学究讨论天道地道、忠孝仁义之类的道德话题。
元田永孚,日本著名学者。熊本藩(熊本县)出身,自幼便以天才神童而闻名远近,明治维新之后担任了宫内省官员,随后又参与了《教育敕谕》之类重要政令的起草工作,并被天皇看上,1886年(明治十九年),已经68岁的他被任命为天皇御前顾问,但凡有国家大事,明治天皇总是第一个找他商量。
当然,商量也商量不出什么来,满口之乎者也子曾经曰过的家伙,你问他海军建设工业发展,他能跟你说出靠谱的东西来么?
可偏偏天皇就是爱跟他说,你有什么办法?
所以伊藤博文没办法,他只能每天从10点一直等到11点三刻,然后等来一句:“天皇会见结束,伊藤大人您可以进去了。”
而进去之后,匆匆递过去几张文件纸,天皇的那个小戳子尚在掌玺大臣的手里,房间里的时钟就敲了12下,于是周围来了人:“伊藤大人,天皇要去用膳了。”
比起文件,皇上的龙体更为重要,万一饿出个好歹来谁也承担不了责任,故而伊藤博文也不敢阻拦说你待会儿再吃,只能表示恭送皇上,衷心祝福您今天能有好胃口。
几乎天天如此,白跑也就算了,很多重要的政令就此被这么耽搁了下来,无论谁做首相,谁都要不爽。
最让他不爽的,还是那几个老家伙。
比如元田永孚就不止一次地在明知伊藤博文候在外头的情况下,故意拖延跟天皇的唠嗑时间,本来10点半就能讲完的,到了10点25分的时候他偏偏要来一句皇上,其实你知道不?然后引着天皇问知道啥?从而把谈话一直给拖到11点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