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五章 甲申政变(第4/9页)
而具体的诛杀办法是,在落成典礼或是之后的宴会时刻在汉城各处放火,制造混乱,然后趁乱将前来救火和正在吃席的守旧派大臣全部弄死,接着再入宫谎称清军作乱,让国王写下求助日本的命令后去日本公使馆搬救兵,之后将国王转移至景佑宫,同时由日本军队跟金玉均他们训练出来的一千多新式军队一起防守,最后以高宗的名义宣布全国改革。
景佑宫并非住人的地方,而是供奉朝鲜历代国王画像的,地方狭窄,从军事的角度上看比较利于防守,故而选它作为国王的容身之处。
计划制订完毕,有人觉得不妥,平壤城内清军尚有一千多人,万一这么闹将起来把清军引来如何是好?
这虽然确实是个问题,但也难不倒聪明过人的开化党人,很快就有人想出了对策——守旧党仰仗的,确实是大清,而大清部队在朝鲜能打的,其实唯袁世凯而已,我们干脆在起事之前把这袁世凯给做掉,不就方便多了吗?搞不好这清军也跟当年大院君的人马一样,群龙无首不战而降了。
金玉均表示这个可以有。
明治十七年(1884年)十一月十九日,金玉均进宫拜会高宗,痛陈一番天下大势,指出日清两国必有一战,若战,则清国必败,所以,我们朝鲜应该未雨绸缪,搞个万全的对策,那就是在两大国决战之前,先抱紧了日本的大腿,利用日本的力量来建设朝鲜。同时他还夸下海口,说明治政府十分看重朝鲜,如果我们愿意跟他们结为一伙,那么他们必定会全力支援。
高宗嘛你是知道的,就是那么一可怜见的孩子,虽然从小被欺负但社会经验基本等同于零,居然真的相信了金玉均说的话,当时就写密诏一封,着金玉均自行勾画万全之策,同时给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就是说让他金玉均全权操办朝鲜的未来大事。
得了密诏,金玉均又去了日本公使馆,找到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希望他能够为朝鲜的政变出一把力。
这也是没办法,当时开化党能够依靠的,也只有日本了。
不过,竹添进一郎虽然口头上表示了支持开化党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世界的态度,但当金玉均问他索要实质性援助的时候,却开始闪烁其词了起来,实在是求得紧了,才说了一句,我们大日本帝国愿意出售三百支步枪给你们。
没错,是出售,要付钱的。
以至于金玉均顿时不满了起来,质问竹添进一郎是不是真心支持开化党政变,如果不支持的话,那么自己也就不这么玩命了,就这么把太平日子过下去吧,当然,从此以后,日本是别想再从朝鲜捞着更多的好处了。
竹添公使一听这话连忙保证自己支持开化党之心天地可鉴:“我和你一样坚决,请不要怀疑。”
这才把金玉均的脾气给哄了下去,双方又开始友好地讨论起那步枪几块钱一把。
12月1日,一切都基本准备停当。这一天,开化党派人去清军大营下了两张请帖,一张给袁世凯,另一张给提督吴兆有,说是明天中午请他们去下馆子吃饭。
吴兆有是淮军将领,当时吴长庆调离的时候,带走了一半的人马,又把剩下的一半人分成了三部,由袁世凯、吴兆有以及另一个叫张光前的各统一军,但三军的总调度权,归吴兆有所有,换言之,这位吴提督才是真正的驻朝清军总指挥,只不过袁世凯比较出挑,所以朝鲜方面更为倚重他罢了。
吴兆有生性稳重,在收了请帖之后,当下就拿去垫了桌角,他很明白在这种形势下,一贯跟清政府对着干的开化党突然派人来请吃饭,那叫鸿门宴,去了是要出人命的。
袁世凯尽管对两天后将要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却也知道这顿饭里头的奥妙,可是在想了想之后,仍然决定赴约。
吴兆有作为上司,还是比较尽心的,当他得知袁世凯准备去吃饭的时候,不辞辛劳地亲自跑他家劝阻,说小袁啊这不能去,反正你也不差这一口吃的,何苦为了一顿饭而丢了自己的性命呢?
可袁世凯却非常毅然决然:“吴大人,难道您就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两人一个都不去的话,那么等于是告诉了开化党我们怕了,如此一来,他们日后必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得寸进尺,在下认为,就算是明知送死,也必须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