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三章 琉球处分(第3/9页)
而在这次使节团出访的途中,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伊藤博文在全世界都出了一把风头。
却说一群人坐船在太平洋上漂了将近一个月,于当年12月6日抵达了旧金山。美国方面对于这次日本人的来访,也是非常重视的,那群人一下地,脸色还是苍白的,就受到了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其中,加利福尼亚州长和旧金山市长也出席了欢迎会,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主要是回顾了过去十几年的美日交往史,然后再展望一下未来。说完之后,全场鼓掌,场面一时间十分火爆。
这种出乎意料的热情让日本人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于是岩仓具视当即表示,使节团里也要出来一个人,发表一下演说,以此为回礼,当然,得用英语。
虽说有英语翻译的存在,但翻译毕竟是翻译,级别不够,上台演讲显然是有藐视对方之嫌,可级别够的,却又都不怎么会英语,特别如岩仓具视者,连ABC都说不利索,这可怎么上台?看来看去,岩仓用手一指:“你上!”
被指中者,伊藤博文也。
这哥们儿去英国留学过几年,虽说英语还不算特别流利,但在这个使节团里,除了翻译之外就属他最强了,现如今这个演讲者人选是他也是他,不是他也只能是他了。
伊藤博文略作思考,便缓步走上了台,清了清嗓子,讲了起来:“雷迪思安德杰特们(女士们,先生们),我的名字叫伊藤博文,原本是个武士,目前是日本大藏省的官员。现在,就由我来给大家说上两句。”
在众人礼节性的掌声中,伊藤博文开始了感谢:感谢美国政府,感谢加州政府,感谢广大美国人民对我们这么热烈的欢迎。
谢完了,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其实最想要的,却并不是贵国的这份热情。”
现场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听着翻译同传的岩仓具视更是有点紧张:这小子莫非要在这里攘夷砸场子?
要知道加利福尼亚是当时美国19世纪人气最高的淘金地,那里的人普遍热情豪放,敢爱敢恨,比如西部牛仔什么的,爱你的时候能为你两肋插刀,恨你的时候插你两刀,现在伊藤博文面对牛仔们的热情居然说什么不需要你们的热情,那简直能算是对他们的挑衅了。
“我们国家目前最需要的,是尽快达到贵国先进文明技术的最高点!”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下一句就被说出了口,而这种带有极大渴望的直白表态相当程度上符合了在场大多急于求成梦想一夜暴富的淘金者的胃口,顿时,一片极为热烈并接近疯狂的掌声喝彩响了起来。在这如雷鸣般的声音中,伊藤博文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话得说回来,敢在外国这么赤果果表达自家野心的,当时日本国内,估计也就伊藤博文一人吧。
而在考察期间,因为性格、谈吐以及政治见解等方面比较合得来,伊藤博文跟考察团的另一名成员,当时明治政府内的核心人物,明治三杰之一,时任内务卿的大久保利通混在了一起,两人成为了好基友。在之后的日子里,但凡有风起云涌明枪暗战的时候,伊藤博文总会坚定地站在大久保利通背后,给予最大的支持。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明治十一年(1878年)五月一日,大久保利通遭到暗杀,终年48岁,他是明治三杰里最后一个死的,换言之,这一翘辫子等于说是明治时代三大顶梁柱全部断了,别的不去管,光是这总管全国事务的内务卿的职位,都一时间后继无人了。
结果右大臣岩仓具视慧眼识才,临危任命伊藤博文顶替,虽然在两年后卸任,却因能力出众,故依然总揽国家内务,同时也被明治天皇委以研究西洋各国宪法以及国会的重任。
可以说,自大久保利通之后,日本本质上的一把手,实际上是伊藤博文。
这位一把手从本质上讲其实是一个谨慎细微的人,在他看来,因为一个琉球而去把大清给惹毛,并非明智之举,比较鲜活的例子有数年前的攻打台湾,偷鸡不成蚀把米,要不是西方列强介入外加李鸿章本身也不想把事情闹大,那么西乡从道那个二愣子很有可能就要埋在台湾当春泥了。
所以在御前会议上,伊藤博文非常直截了当地表示,关于琉球,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任由清朝抗议,日本装聋作哑,实在不行就让步,总之,太平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