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一章 近代第一战(第3/6页)

再说那66个上了岸的哥们儿瞅着这风大浪高的也没法再开船,而且天上仍在下着暴雨,四下一合计,便决定就地找个地方待两天,坐等雨过天晴。于是这伙人就一边走一边看,仔细留心四周有没有民居之类的地方,结果人住的没找着,神住的倒是看到了。当这帮人来到了一个土庙前的时候,欣喜地发现庙里挺热闹,一堆人正坐在里头像是在集会,大伙顿时非常高兴,觉得既然有人,那么只要商量一下沟通一下,便能解决自己的食宿问题,至少是今晚的食宿问题。

即便对方横不讲理油盐不进,那到时候大不了再换一家,找找别人。

所以众船员们并未多想,只是满脸堆笑地肩并肩走了进去。

他们不知道,自己这一进去,就再也没能出来。

正在做法事的当地人看到了这群不速之客,脸上的表情异常惊异。纷纷一边站起身子一边朝着琉球人走来,神色很凶,一点也没有有朋自远方来的那种不亦乐乎。琉球人一看这架势便心知不妙了,连忙大声解释说自己不是可疑的人,就是想进来讨个地方住,但没人理他们,因为听不懂琉球话。因为这66个人里好歹还有那么几个会汉语的,于是便又用汉语大声说了一遍,可当地人似乎依然不为所动的样子,其实也正常,因为他们听不懂汉语,他们是台湾的原住民高山族。

当时的高山族民风彪悍,人人尚武,出门走个亲戚腰间也会别着一把砍刀,属于标准的未开化民族,这些人平生最爱干的事情是猎人头,就是把误闯自己领地的人类一刀剁翻,然后取下项上人头并收藏在自己家,专业术语叫作出草。

出草得多的,会被认为是部落的英雄,在那些英雄家里几乎各个都有一麻袋以上的骷髅,真的。

面对这群打扰了自己祭祖抑或是拜神这种神圣仪式的不速之客,众高山族人噌噌地抽出各自的家伙,然后朝着手无寸铁的琉球人就追杀了过来。

略过少儿不宜的血腥内容我们直接来说结果:66个人里面被出草了54个,其中有4个是日本人。剩下的12个侥幸逃脱的可怜孩子事后在当地汉族人的帮助下先经福建省然后再东渡,总算是回到了琉球和日本,却不同程度地受了惊吓,有几个就此成了终生脑残,疯了。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日本首都东京,当时举国哗然,因为大家对于高山族汉族都没甚概念,只知道这是大清下属台湾岛人干的,这就太欺负人了,前不久两国还友好签署了《日清修好条规》,现在笔墨未干就发生这等惨案,你坑爹啊?于是日本外务省立刻向清廷提出了强烈抗议并严正交涉。

或许是觉得光抗议还不够,于是副岛种臣便亲自去了一趟中国,这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话说副岛外务卿到了北京之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会见了时任总理各国衙门行走的毛昶熙,双方就台湾土人砍杀日本官员一事就行了深入交谈。

副岛种臣是一个比较直接的人,在寒暄之后,他便瞬入主题,问毛昶熙这事儿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之所以时隔一两年,清朝方面一直都对日本的抗议置之不理,不是因为耍大牌,而是因为此事的沟通工作有问题,大清的诸官员只知道是土人砍死琉球人,并不知道里面还包括了日本人,所以当副岛种臣问及此事时,毛昶熙只是一脸的纳闷:“琉球也好,台湾也好,都是我大清的藩国和领地,即便那琉球给你们日本纳贡,可也不是日本的领土,怎么说这也是我们大清内部的治安事件,要抚恤受害人或者是惩处凶手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关你们日本人何干?”

于是副岛种臣赶忙拿出了证据,证明被砍死的54个人里有4个确系日本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故而当然跟日本有关,接着,他又追问道,你看怎么办。

而毛昶熙见状,便也很坦然地表示既然死了日本人,那我们肯定一概赔偿,这个没问题。然而副岛种臣却并没有就此罢休:“我方要求严惩凶手。”

此话一出口毛大人当时就急了,因为这纯属强人所难。他告诉对方,行凶之人系当地化外生番,平时就来无影去无踪也不登记在册更没有户口,而且是那么多人一起动手砍的,你让我找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