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九章 畅夫的奇妙历险(第3/4页)
正说着,高杉晋作又露出了招牌表情——满脸的不屑。
“你们傻啊?”他用极鄙夷的眼神扫了扫那些当初给他凑旅费的同伴,“虽然这些教会学校不用学费而且无论是外观校舍还是教学先生都可称得上不错,但你们刚才也都看到了,想要进学校读书,首先得信教,去他们夷人的医院免费治病时也会有夷人医师劝病人入教,这叫欲夺人国,必先取其心,等到老百姓都信他们的时候,再一举灭了清国,则如摧枯拉朽一般易如反掌了。”
应该讲,高杉晋作还是颇具眼光的,几十年后发生在大清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因洋教而起,最终闹到了险些灭国的地步。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高杉君的观点其实幕府早两百年前就提出了,也正是看透了洋人传教的本质,幕府后来才搞起了锁国令。
再说旅行团那一行人,在租界里转悠了大半天,终于是觉得乏了,于是领队的便表示大家自由活动吧,太阳落山前在韦尔斯桥集合。
韦尔斯桥就是今天上海的外白渡桥,当时经过此桥的中国人每人得交一文钱过桥费给租界,但外国人却不用,于是这又引来了高杉晋作的大肆抨击,认为上海已经完全沦陷为西洋属地云云,其实外国人过桥也收钱,不过他们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出面,每年向韦尔斯桥的制造商苏州河桥梁公司缴费白银1971两,作为全体在沪外国人的过桥费,只不过这事儿做得挺隐蔽,别说初来乍到的高杉晋作了,就连当时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认为这是外国人的特权,为此还引发了相当规模的不满。
话再说回旅行团,趁着自由活动的当儿,高杉君走进了一家书店,然后开门见山地问老板道:“此处可有《海国图志》?”
“没有。”老板毫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高杉惊诧万分:“怎会没有?”
老板宛若看外星人一般看着他:“怎可能有?”
《海国图志》就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所著之作,专门介绍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基本概况,此书在日本卖到脱销,十几年来再版几十次堪称经久不衰,书中的一些地理名词,至今仍被日本沿用。比如把美国叫作米国、德国叫作独国等等。
高杉晋作这次特地想带一本中国原版回家留做纪念,却没想到碰上了断货,万般失望之下,只好问老板:“请问何处有此书?”
“何处都没有。”
“卖得太好?”
“根本就没人买!”
虽然在日本无比畅销,但在中国却根本没有市场,出版印刷的书商们纷纷亏本,其中还有一两家因为印得太多卖得太少而导致了破产。
对此,高杉晋作也只能是轻轻地长叹一声,然后继续问道:“那贵店可有关于鸦片战争的书籍?”
“没有。”或许是看出了对方虽然是个怪人却并非来捣乱的,因此老板开始好心地推荐起了本店畅销产品,“这里有《佩文韵府》两部,卖得非常好,客官您要不要来一套?”
《佩文韵府》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在当时确实非常受欢迎。
但显然高杉晋作要了这种类似于妙语大全的书没什么用,于是只能再问道:“那么贵店可有陈忠愍公或林文忠公的著作否?若有,虽千金吾辈亦买!”
陈忠愍公就是陈化成,鸦片战争时死守上海吴淞炮台,最终力战而死,被谥忠愍,在日本的武士中间人气很高。
林文忠公就是林则徐,谥号文忠。
这两人都是高杉晋作的偶像,因此大少爷不惜千金也要购到他们的作品。
但是书店老板的答案仍是跟之前一样:“没有。”
高杉晋作绝望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国家都已经这副模样了,可书店里却根本找不到像《海国图志》这样能了解对手的书,也看不到陈化成林则徐这样民族英雄的著作,唯独那种吟诗作对的工具书倒是出奇地火爆,这都是怎么了?
长叹短吁了良久,他才重新问起了老板:“那你这里……可有春宫画?”
老板嘿嘿一笑,转身开起了柜子。
除了能文善武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之外,高杉晋作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风流浪子,红灯区的常客,因为长得帅再加上有钱,所以很受日本花界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