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三章 发兵琉球(第5/10页)

顺便一说,这第一任琉球守,是龟井兹矩,即当年那个把秀吉扯烂了的明朝圣旨给偷偷捡起来揣怀里带回家的哥们儿。

再说那秀忠刚刚问完这话,岛津家久立刻满脸微笑并不住地点头称善,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奉幕府之命完成太阁遗愿,只不过这事儿太大,所以还得容他回去准备一段日子。

秀忠说你尽管去准备吧,好好准备,争取一击必杀。

其实,萨摩和琉球这两家真要论起来的话应该讲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早在尚巴志当王的时候,双方就已经有着相当密切的贸易往来了,在第二尚氏第五代尚元王的时候,日本正值战国时代,萨摩更是靠着琉球这个中转站,才将N多西洋先进兵器转入到自己领内。

元龟元年(1570年),岛津家当主岛津贵久派出使者,亲切问候了尚元王,而琉球方面也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会招待了来自彼岸的客人,这样的交流在贵久和尚元都活着的时候搞过两次。之后虽说不再有这种高层之间的互访,但两地的贸易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还是从来都不曾中断过的。

但友好归友好,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萨摩人又何尝不想将琉球收为己有?

虽然琉球这地方面积不大,也不怎么特别产粮,但其地理位置却非常要紧,西挨着中国大陆,东靠日本列岛,南有东南亚诸国,人送美誉万国津梁,真要有了这地方,那以后做个生意敛个财啥的可就方便许多了。

况且上头又有幕府的意思,再加上那里又跟朝鲜一样,属多年不知兵为何物的地方,不打白不打。

唯一的障碍就隔壁的明朝,那个庞然大物会不会和当年日本攻打朝鲜那样,横插一手搅乱战局?

对此,岛津家久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不会。

七年的朝鲜战场,已经耗尽了大明太多的财力和物力,这一回即便有心,却也无力。

退一步讲,就算会那也无妨,因为他是鬼石曼子的儿子。

当然了,勇猛归勇猛,可打仗这玩意儿终究还是得讲一下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

所以在动手之前,岛津家久决定先跟对方谈谈。

庆长十三年(1608年),萨摩使者造访了一趟首里城。

要说这群人真是具备了开门见山的萨摩美德,见了尚宁王后连茶都来不及喝一口,便直接表示,你们琉球干脆臣服了我们吧!

尚宁王当时就愣住了:你吃错药了?

萨摩人连连摇头:不不不,我们是认真的,如果贵邦不肯臣服的话,那我大萨摩就只有来强硬的了。

尚宁王是真的很莫名:如此蛮横不讲理,这还是人干的事儿吗?

萨摩使者仍是摇头:不不不,吾辈乃仁义之师,师出无名的事情是不会干的,打你们,自然有理由。

什么理由?

因为你们欠钱不还。

这是实话。

在和萨摩的多年贸易经济往来中,琉球朝廷确实有问对方借过不少次钱,仅尚宁王在位期间,他们和岛津家就至少借过五次钱。

但是请你注意,虽然次数是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金额也很多。

像尚宁王,前后五次拢共也就借了250贯文,当时日本国内铁炮一杆差不多在百贯左右,也就是说,最多相当于三杆洋枪。

不过借了就是借了,再加上的确未有归还,因此人家真要拿这事儿当借口来揍你也不是不行,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打得过人家。

应该讲,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来看,当时的琉球要想在军事上战胜萨摩藩,连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没有,不过在萨摩使者给出投降期限扬长而去之后,琉球朝廷上下却并未出现一边倒的投降带路风气,相反倒是主战派的声音更为响亮些。

这主要是包括尚宁王在内的很多琉球权贵都相信,如果日本人真要胆敢犯境,那么大明王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当然,也有不少大臣认为,明朝未必会管咱们,就算管了,也免不了一场生灵涂炭,你看朝鲜,在大明出兵前八道领地里有七道被倭寇占据,饱受战火肆虐,与其这样,还不如低个头得了,即便不是直接跪地求饶投降称臣,那至少也给纳个贡呗。

眼看着这边两派正炒的火热,那边则已然是刀剑出鞘了。

庆长十四年(1609年)三月四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岛津家点兵三千,战船百艘从萨摩出发,领军大将是当年在露梁海战中抄过李舜臣后路的桦山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