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六章 决战泗川(第5/7页)

一顿劈头盖脸的乱骂之后,他下令重整队伍,接着进攻。

由于萨摩人的反攻过于猛烈,使得不少联军士兵四下逃散开来,要将这些人给重新聚拢,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一直搞到次日晚上,才算基本整队完毕。

第二次攻击较之上次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都是董一元的功劳。

他下令,先由弓箭手整齐推进,到达射程内后,集体放箭。

就这样,万余支利箭齐刷刷地飞上天,划过长空,描绘出一条条绝美的抛物线后,落向了目标。并且,还有为数不多的铁炮队进行相应的辅助射击。

对此,川上军不得已退入工事做起了缩头乌龟。

尽管他们有铁炮,可在那个年头,铁炮的有效射程还不如弓箭。

不过川上忠实并不在乎,反正你再射,也得爬上山来攻城,到时候不怕打不到你。

如他所想的那样,射箭过后,联军的步兵开始了登山,见状忠实立刻亲自带着铁炮队冲出工事准备迎头痛击,但一到外面之后他就愣住了。

因为爬在最前面的联军,一人头上顶着一块竹排。

众所周知,竹排是非常有硬度也有弹性的。

所以铁炮的子弹打在上面,会被弹飞,从而无法产生杀伤效果。

所以,萨摩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蜂拥而至,一直杀到山寨下,爬完了山之后开始爬墙。

正当山寨外的那块板墙上爬满了联军士兵的那一瞬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墙塌了。

墙塌了之后,上面的人自然就摔了下来,根据牛顿惯性定理,他们会因为这股作用力而继续滚下山,同时,将还在爬山的同伴们一起撞带下去。

这墙是川上忠实在到达泗川老城后的当天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豆腐渣工程来打击敌军。

当然,仅仅靠着一堵豆腐墙是远远不够的,当看着联军士兵连滚带撞地翻下山去时,萨摩人立刻端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另一样武器——沸油。

一锅锅滚滚沸油洒下去之后,整座山上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一般来讲,守方居高临下的时候,都会搞一些高空抛物来打击进攻的敌人,通常是开水,奢侈一点的,比如日本南北朝时的楠木正成,用的是煮开了的米饭粥;无耻一点的,比如中国宋朝的陆登,用的是煮沸的大便,这已经算是化学武器的范畴了,但像川上忠实这样用沸油的,确实比较罕见。

但很快忠实就用行动告诉我们,罕见自有罕见的道理。

他命人拿出了更为缺德的第三样家伙——火把,然后向着沾满燃油的山上丢去……

联军再次败退,不仅如此,先锋李宁亦在这场火烧山的灾难中丧生。

两阵冲锋冲下来,朝鲜兄弟先不干了,毕竟人家几百年和平年代过下来,像这种又是汽油又是地雷的高危场面,实在是没怎么经历过,能够跟着明军如此冲锋爬山,已经是非常够意思了,若要他们再这么干下去,估计就得直接溃散。

不过董一元并没有就此放弃的意思。对他而言,刚才的那两次冲锋并非毫无收获,至少他因此发现了泗川老城的致命弱点。

很快,第三轮进攻又开始了。

这一次,没有人射箭也没有人爬山,只有一辆辆推车被朝鲜士兵缓缓地送到了山脚下。

推车的名字叫做火箭车。

所谓的火箭车,就是在手推的二轮车上放上箱子形状的发射台,发射台上又挖有小孔,孔中则能放入带有火药的箭——火箭。孔穴的数目一般在十五到二十左右,在火箭尾上点火后放入,火药燃烧后产生动力将火箭自行射出射向敌阵,从而造成兵员伤害甚至点燃敌军设施。说起来,这东西其实本来是中国人发明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被朝鲜半岛给进口去了,这一进口那可真是坏了菜了,没过多久,这玩意儿就转了国籍,还弄了个挺好听的名字,叫神机箭。

但不管怎么说,火箭车给川上军带来的打击,还是相当大的。

因为泗川老城虽然巧妙地建在陡峭的山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但仍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充足的水源。

没有水,就无法有效地灭火。

然而面对火攻,却又不得不灭火,一时间岛津军上下大小,频频转换角色于士兵和消防队员之间,辛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