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章 中日初战白村江(第13/14页)

刘仁轨下令:放火箭。

很快,倭军船阵里一片火海,士兵们哭爹叫娘,或被火烧死,或跳海淹死。

但朴市秦造田来津却依然保持着高度镇定,大喝一声:“我们也放火箭!”

这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玩意儿,你有,我也有。

于是倭军也弯弓拉弦,万箭齐发,因为人多箭也多,所以场面比大唐的还要壮观。

但很快,一幕让他们绝望的剧情上演了。

弓是一样的弓,箭是一样的箭,只不过船是不一样的船。唐军的战船楼高甲厚,根本点不着。

远程的不行,那就来近战吧。已经被打急了眼的朴市秦造田来津决定孤注一掷,下令全军划足桨力,朝唐军阵中冲去。

他的意思其实也很明确:我一条船撞不翻你,我十条撞你一条总能撞沉吧?

不得不重复一遍:船和船,真的是不一样的。

倭船想跟唐船玩冲撞,这种感觉就跟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差不多,你拿一百个鸡蛋砸在一块石头上结果只能是一地蛋黄。很快,海面上不再火海一片了,而是漂浮着一水的碎木板。

朴市秦造田来津疯了,造了一辈子的船,带了一辈子的水军,堪称是日本历史上最早期的水战专家的他,被虐成了这样,于是一下子就失去了理智。

在仰天长啸一番后,朴市秦造田来津提起战刀,冲向了已经跳上船来准备将自己生擒活捉的唐军士兵,一口气连杀数十人,但终究还是因寡不敌众而被活活砍死在了船上。

这就是命啊。

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之后,倭国水军沉船过半,不得已退走岸上,而陆上部队在亲眼目睹了水军惨状之后,也顿时斗志全消,纷纷表示这仗没法打了,于是也从各个据点内撤出,水陆两军会师一处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胜利大逃亡。当年的九月十九日,前来参战的数万倭军全数离开朝鲜半岛,带着愿意跟着他们一起走的百济遗民浩浩荡荡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倭国。

百济复国运动宣告失败,从此历史上再无百济这个国家的存在了。

而丰璋王则逃去了高句丽,后被唐军所俘,流放江南,不知所终。

两国第一战,以唐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唐军破倭船四百余艘,歼灭倭军万余,刘仁轨也因此名声大振,留芳史册。

公元1935年,适值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一代学术大师傅斯年中年得子,取名傅仁轨,为的就是纪念这位在白村江大扬国威出尽了风头的刘仁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战原本说好要来的高句丽虽然自始至终没出现过,但绝非是这伙人不守信用,他们一直在北面跟大唐对峙,而大唐也确实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力量来防止他们的偷袭。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如果这次没有高句丽的牵制,一旦唐朝全力以赴打过来,那倭国绝对会死得更难看。

不过,尽管是一败涂地,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讲叫做“须臾间兵败如山倒”,但在这场战争中,倭国的表现倒也不是一片漆黑,还是有一些能让后人(只是日本人而已)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自豪的故事的。

在白村江之战中,倭国那边除了战死的,还有很多被俘的,其中有五个人,分别叫大伴部博麻、土师连富杼、冰连老、筑紫君萨夜麻和弓削连元宝儿,这五个人估计平时关系很铁,一起打仗然后一起被抓,接着又一起被送到了长安。

到长安之后,就没人管他们了,于是五人组就成天四处打探如何回日本,当时长安城里头大家都在谈论大唐和倭国的会战,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坊间还传闻说唐军准备胜勇追穷寇,跨海打到倭国去。

这本是人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但那五个人却真的相信了。

信完之后他们就急了,心想当俘虏已经够凄惨的了,这要再当亡国奴那哪还有脸见祖宗啊,横竖得把这个消息送回国内,让祖国人民有所准备不是?

就这样,问题又绕回了起点:如何回国?

其实回国不是问题,关键是路费,五个人身上没一分钱,船家当然不肯帮他们渡海,只要解决了金钱问题,自然也就能回家了。

正当他们各自琢磨着是去搬砖还是摆摊来挣钱的时候,大伴部博麻发话了:“要不你们把我卖了吧,然后用卖得的钱作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