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九章 又一次国书事件:高表仁访日(第5/7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大半年,最后两边人都忍不住了——舒明天皇显然当不了光杆司令,而苏我虾夷他们也不可能在日渐天凉的秋冬季节仍坐在荒地上,于是大家很默契地各自鸣金,聚集在了田中宫里,当然,彼此之间的梁子,肯定是结下了。

之所以要来这一套,其原因不外乎是苏我虾夷觉得舒明天皇似乎越来越难以被自己掌控了,比方说他曾经反复向大王建议选自己的妹妹当王后,可是却被舒明天皇一口回绝,最终让宝皇女上了位。

尽管虾夷是个讲究万事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人,但这所谓的“和”不过是用来控制朝政的一个手段罢了,现在既然有人不愿意为他掌控,自然就要非常不和气地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认清谁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实际掌权者。

所以在事件发生之后,一个看起来挺靠谱的谣言开始传了起来,那就是这把火实际上是苏我虾夷放的,为的就是给之后的罢工作铺垫,目的是警告跟自己越来越貌合神离的舒明天皇。

同时还有一个谣言,说放火的其实是山背大兄王。

这倒也不是空口白话,至少大兄王有着充分的作案动机,且说当年推古天皇走的那会儿,这大统本该由他继承,结果因为在朝中的评价是过于年轻,不得已让舒明天皇抢了先机,但即便如此,他仍是下一届王位的热门候选人,说得露骨一点,只要舒明天皇死了,那么下一位大王,十有八九就是山背大兄王。

当然,这终归是谣言罢了。

冈本宫的大火到底是哪路英雄豪杰放的,至今已然成了千古之谜,但事实是山背大兄王在苏我虾夷罢朝之后,显得非常高兴,先是在自己家里赏月喝酒吟诗作赋,接着又暗地里频频派人跟苏我虾夷取得联系,甚至还相约一起旷工出去打猎,一时间,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密切。

种种迹象表明,身上流着苏我家血液的大兄王打算在苏我虾夷的帮助下,取代舒明天皇。

只是屋漏偏逢连日雨,大火之后,一场多年不遇的旱灾席卷日本,紧跟其后的便是大面积饥荒。第二年(公元637年),虾夷又发生了动乱。于是无论是舒明天皇还是苏我虾夷都顾不上争权夺位了,大家纷纷救灾的救灾、平叛的平叛,好不容易等忙得差不多了,谁知舒明天皇也病倒了。

公元641年10月,他驾崩在了飞鸟的百济宫。

临死之前,他留下遗诏一封,将王位传给了他老婆宝皇女,史称皇极天皇。

于是山背大兄王跟苏我虾夷的美好计划就此全部落空,但他们却并不死心,尤其是苏我虾夷,老头子一把年纪了却仍是壮志不减当年,一直念念不忘要成大业。

也不知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还是皇天被有心人的执念给弄烦了,反正没过多久,那机会就来了。

话说就在皇极天皇继位的当年,日本又发生了一次极罕见的干旱,一连几个月滴雨不下,这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日本几乎是致命的天灾,弄得不好就会寸草不生然后饿殍遍野,最后国家崩溃。

就在这危急时刻,苏我虾夷横空出世,上奏宝皇女,表示自己尽管年纪很大连路都走不稳了,但仍愿意为了国家社稷豁出一条老命——搭高台,焚黄纸,亲自祈祷以求天降甘露。

这是看起来相当稀松平常,其实却异常凶险的一招。

在讲邪马台卑弥呼那会儿就已经说过了:中国的皇帝是打出来的,而日本的天皇是拜出来的。

这话是认真的。所以在中国,历朝历代看得最要紧的就是兵权,生怕你拥兵自重然后黄袍加身,而与此相对的,在日本的上古时代,也就是各方面都相当落后的那些年,朝廷看得最重的,是神权。

什么叫神权?说白了就是行使神法的权利,具体讲来包括和神交流,替神行道,为神代言,以及求神办事。

很明显,求天降雨也是神权的一种。

想必你会说中国的皇帝也很看重神权,不然皇帝也不会叫天子,圣旨也不会叫奉天承运,皇上也不会去祭天等等,这些东西在中国纯粹是搞形式,表面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可在当年的日本,却正好相反——统治者,尤其是大王或天皇,时常需要通过呼风唤雨这种行为来证明自己是奉天承运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