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七章 圣德太子与“冠位十二阶”(第5/9页)
关键是这位东汉驹。
东汉驹,姓东汉,名驹。名是父母取的,叫什么都不新鲜,所以我们忽略不计,单单来聊聊这个姓。
作为一个会中文的中国人,看到东汉二字,首先想到的八成是由光武帝刘秀于两千年前建立的那个王朝,因定都于洛阳,所以称之为东汉,与高祖刘邦建立的那个西汉相区别。
事实上,东汉这个姓,正是和东汉王朝有关。
话说当年东汉献帝刘协禅位于曹魏高祖皇帝曹丕之后,东汉便宣告灭亡,而刘协本人虽说是被封了山阳公留了一条命,可他的后人们因为怕魏国朝廷日后旧账重提引来杀身之祸,纷纷选择了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其中有一族人,先是逃去了朝鲜,又跑到了日本。
到了日本的那群人里为首的叫阿智王,这个称呼和秦家弓月君的那个通融王属于一个性质,或许是封王或许就是本名,反正谁也搞不明白。但不管是阿智王还是阿智大王,这拨人都改了一个统一的姓——东汉,这是为了表明自己不忘祖宗。
东汉氏和秦氏后来在日本历史上被誉为“渡来人之双璧”。
此姓和秦氏一样,杰出的后人也有许多,比如实际上的日本第一位征夷大将军(不是幕府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再比如战国时代著名武将,人称独眼龙的伊达政宗的正室夫人田村御前,都是东汉氏的传人。
在此想多一句嘴的是,虽然古代从中国移民到日本的人确实非常多,而那些移民里功成名就的也不在少数,但严格说来,当这些人离开中国定居日本并结婚生子之后,他们便和东土中原脱离了关系,尤其是子孙后代,那更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人。
话题似乎又扯远了,总之,这次在日本史上被判定为“史上唯一一例能够确定为由臣下暗杀天皇”的事件,其本质说白了就是汉献帝的后代跑日本去把日本的国王给捅死了。
所以说,同一件事情换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就会变得很有趣。
再说那崇峻天皇死后的第二年(公元593年),在苏我马子的一手安排下,又一位新大王被扶上了宝座。
此人的上台让众人大跌眼镜,因为她不是别人,正是炊屋姬,日本史上第一位拥有天皇名号的女性——推古天皇。
虽然几百年前就有卑弥呼和一与这两位女王的先例,但那怎么说也是遥远的古代,而且那两位怎么说也是一代巫女,法力通天,可现如今要再立一个除了长得漂亮就看似一无所长的女王,恐怕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但苏我马子这么做当然有他的道理:首先炊屋姬是自己的外甥女,跟自己关系又非常好;其次炊屋姬是个比较清心寡欲的女人,对政治并无多大兴趣,所以掌控起来比较方便。
当然,苏我马子心里明白,自己作为一介相对于王族而言的外人,若是如此把持朝政大包大揽的话,不但明面上不好看,背地里也必然会招致其他人的记恨。虽说目前自己权威无边,可保不齐哪天脚底一滑就跌了下来,然后遭千人骑万人跨死无葬身之地;抑或是哪天上朝迎面就碰上一个热血之士二话不说上来一刀为国除害,那岂不是就全完了?
为了防止各种因权势过大而引发的不测,马子决定另立一个摄政,由王族中人担任,名义上是和自己一起帮助女王处理政务,但实际上也就是个幌子,用来堵群臣之口而已。
所以这个幌子的人选就很有讲究了:既不能太过弱智,不然一看就知你在装傻,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又不能老成谋国神机妙算,否则被他这么三算两算不得把自己算完蛋了。这个所谓的摄政,既要跟苏我马子关系近,又要有相当高的名望,还必须得如孙悟空一般怎么翻腾都翻不出马子如来的手掌心。
选来选去,这样的人当时有且只有一个,那便是厩户王子。
这孩子聪明过人,前面说过;无论在朝中还是民间都有相当的威望,人称观音再世,前面也说过;而且又是苏我马子的舅孙子,同时,这一年他不过十八岁,不管怎么聪明怎么有人气,跟时年四十一岁的苏我马子相比,显然是太嫩了些。
所以,在推古天皇登基之后没几天,便在苏我马子的授意下发了一道旨意,任命厩户王子为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