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第2/5页)

就在这奇怪的治疗下,他病情好转,不过御医还是给他开了较清淡的饮食,即原味清汤。他拒喝这种清汤,除非是费德里科·贡萨加端来。“在罗马,每个人都在说如果教皇复原,都是费德里科先生的功劳。”曼图亚使节骄傲地告诉这男孩的母亲伊莎贝拉·贡萨加。[6]他还向她夸耀,教皇已让拉斐尔将费德里科先生画进他的湿壁画里。[7]

到了这个月底,接受临终仪式后一个礼拜,教皇已好到能在房内听乐师演奏,和费德里科下古双陆棋(与巴加门类似的棋戏)。他还开始计划镇压卡皮托尔山上的共和派暴民。得知教皇神奇复原,这些叛乱分子惊恐万分,很快就作鸟兽散。庞贝·科隆纳逃出城,剩下的阴谋作乱者很快自清,否认自己有意推翻教皇。几乎是一夜之间,和平再度降临。看来光是想到尤利乌斯仍活得好好的,罗马这群最无法无天的暴民就不敢为非作歹。

教皇康复想必让米开朗琪罗松了一口气。这时他已获准继续他的工程,礼拜堂西半部的脚手架于九月间搭好,十月一日,他拿到第五笔款子四百杜卡特,至此,他总共拿到两千四百杜卡特的报酬。脚手架重新搭好之后,停笔整整十四个月的他们,于十月四日再度提笔作画。

圣母升天节不仅让罗马人民有机会首次目睹西斯廷礼拜堂的新湿壁画,米开朗琪罗也因为脚手架拆除,首次有机会从地上评量自己的作品。如果说罗马其他人全都叹服于这件作品,米开朗琪罗反倒对自己的手法有些许保留,因为他一开始绘饰拱顶后半部时,风格就明显有别于前半部。

米开朗琪罗主要的疑虑似乎在于许多人物尺寸太小,特别是《大洪水》之类群集场景里的人物。他理解到从地面看上去,这些小人物难以辨识,因此决定增大《创世纪》纪事场景里的人物尺寸。先知像和巫女像后来也做同样处理,因为拱顶后半部的人像画成后,平均来讲比前半部的人像要高约四英尺。弦月壁和拱肩上的人物也同样被放大,数目减少。越靠近祭坛一边的墙壁,基督列祖像里扭动身子的婴儿就越少。

《创造亚当》是依据新观念完成的第一幅画,共用了十六个乔纳塔,也就是两到三个礼拜。米开朗琪罗画这个场景时从左往右画,因此第一个画的人物就是亚当。亚当是西斯廷礼拜堂顶棚上最著名、最易认出的人物,只花了四个乔纳塔就完成。第一天用在亚当的头部和周遭天空上,第二天用在他的躯干和手臂,双腿则各花了一个工作日。米开朗琪罗画亚当的速度,和画个别伊纽多像差不多,毕竟裸身而肌肉紧绷的亚当和伊纽多像极其相似。

亚当像的草图完全以刻痕法转描到灰泥壁上,做法和米开朗琪罗先前几幅《创世纪》纪事场景的转描方法不同,后者的脸、头发这些较细微的部位,他一律用针刺法转描。米开朗琪罗只在湿灰泥上转描出亚当的头部轮廓,然后就以在弦月壁上练就的技法,径自动笔为他画上五官。

绘饰工程被迫中断了一年多,加上教皇随时可能驾崩,教皇讨伐法军失利又引发政局动荡,这时重新动工的米开朗琪罗心里是多了份着急,想尽快完成。继《创造亚当》之后不久画成的一面弦月壁,可进一步证明他的赶工心态。相较于前半部的弦月壁花了三天,刻有“罗波安 亚比雅”这个名牌的弦月壁却只用了一个乔纳塔,说明这一天他几乎是以惊人的速度在赶工。

米开朗琪罗笔下亚当的姿势,类似拱顶上几码外醉倒的诺亚。但米开朗琪罗笔下醉倒的诺亚呈现的是不光彩的形象,相反,这位新诞生的亚当则是完美无瑕而又符合神学观点的人体。在两个半世纪前,以绚丽矫饰的散文而著称的方济各会修士圣博纳温图雷(St Bonaventure),极力称赞上帝所创造的第一个人的肉体之美:“他的身体无比优美、奥妙、机敏、不朽,散发出熠熠耀人的光彩,因而无疑比太阳还要耀眼。”[8]瓦萨里认为这些特质全都淋漓呈现在米开朗琪罗的亚当身上,而且叹服道:“如此美丽、如此神态、如此轮廓之人,仿佛是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刚创造出来,而非凡人设计、绘制出来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