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禁果(第5/5页)
[1] 帕斯托尔:《教皇史》,第六卷,第326页。
[2] 华勒斯:《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助手群》,第208页。
[3] 《论女性的尊贵与优越》(De Nobilitate et Praecellentia Foeminei Sexus),引用自吉尔勃特《上下于西斯廷顶棚的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On and Off the Ceiling,New York:George Braziller,1994),第96页。
[4] 更晚近也有人著书探讨伊甸园的性意味。例如,特里伯(Phyllis Trible)的《上帝与性的语言》(God and the Rhetoric of Sexuality,London:SCM,1992);菲立普斯(John A. Phillips)的《夏娃:某一理念的历史》(Eve:The History of an Idea,San Francisco:Harper & Row,1984);德律莫(Jean Delumeau)的《乐园史:神话与传统中的伊甸园》(The History of Paradise:The Garden of Eden in Myth and Tradition,New York:Continuum,1995);李奥·史坦博格(Leo Steinberg)的《夏娃闲着的手》(Eve’s Idle Hand),《艺术季刊》(Art Journal)1975-1976年冬季号,第130~135页。但从性角度诠释“人类堕落”,并非始于近代学者。基督降生前就已有人持此观点。库姆兰会社(Qumrun Community)的《会众规章》(Serek ha-’Edâh),将希伯来人的“善恶之知”解读为“性成熟”。库姆兰这个犹太教团,于公元前150年至公元70年,住在死海西北岸的犹太沙漠里。后来斐洛(Philo Judaeus)、亚历山大的克莱芒(Clement of Alexandria)等作家,将蛇视为性欲和邪念的化身。更晚近,学者主张蛇是公元前九或前十世纪,迦南一地盛行之生殖膜拜仪式里的阴茎象征,《摩西五经》(Pentateuch)中最古老的“人类堕落”版本就在这时期编成。
[5] 李奥·史坦博格:《夏娃闲着的手》,第135页。
[6] 孔迪维:《米开朗琪罗传》,第164页,注释128。这项建议写于孔迪维手稿的某个边注中。
[7] 孔迪维:《米开朗琪罗传》,第24页。
[8] 参见德维奇与默斐合编《西斯廷礼拜堂:值得称颂的修复》一书,第91页,皮亚托(Maria Piatto)为此场景所撰的图说。
[9] 参见福柯(Michel Foucault)《性史》第二卷《快感的利用》英译本(The Uses of Pleasure:A History of Sexuality,Harmondsworth,Middx:Penguin,1987),译者Robert Hurley;洛克(Michael Rocke)《不容于世的友谊: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同性恋与男性文化》(Forbidden Friendships:Homosexuality and Male Culture in Renaissance Floren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一书,特别是第11页对折页。
[10] 《费奇诺书信集》六卷本英译本(The Letters of Marsilio Ficino,London:Shepheard-Walwyn,1975-99),第四卷,第35页,伦敦经济科学院(School of Economic Science)语言学系人员编译。
[11] 贝克(James Beck)推测米开朗琪罗的“性经验,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的,都少之又少,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米开朗琪罗的三个世界》(The Three Worlds of Michelangelo,New York:W.W. Norton & Co.,1999),第143页。
[12] 《米开朗琪罗诗全集和书信选集》,第145页。
[13] 《米开朗琪罗诗全集和书信选集》,第4~5页。
[14] 参见帕皮尼(Giovanni Papini)Vita di Michelangelo nella vita del suo tempo(Milan:Gaizanti,1949),第498页。
[15] 《米开朗琪罗书信集》,第一卷,第xlviii页。
[16] 瓦萨里:《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列传》,第一卷,第737页。
[17] 劳讷:《交际花列传》,第5页。
[18] 劳讷:《交际花列传》,第111~114页。一个世纪后,枫丹白露一份文物清单也称《蒙娜丽莎》画中人是交际花。(劳讷:《交际花列传》,第114页)。
[19] 关于拉斐尔与因佩莉雅的关系,可参见马松(Georgina Masson)《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交际花》(Courtesans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London:Seeker & Warburg,1975),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