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街亭发生了什么(第3/3页)
现在修整工事时间来不及了,张郃的大军马上就到。在这种情况下,马谡想到了上山。在实战经验丰富的王平看来山上固然很好,但并不利于防守,因为山上没有水源,上万人马齐聚山顶,假如敌人不急于求战,来个困而不打,山上的人不就惨了。
假如王平提出了这样的看法马谡还会坚持吗?也许会,因为在马谡看来,张郃为什么不急于求战呢?如果他真的不战,在这里慢慢耗着,那不是更有利啦?他的任务就是拖住魏军,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拖住他们一段时间,就算完成了任务。
所以在马谡看来,心急火燎地从东面赶来的魏军一定会发了疯地攻山,到那时他们依托居高临下的地形,只要用弓箭、连弩去招呼敌人就行了。
马谡可能认为水源也是个问题,但问题不大,他是荆州人,后来长期生活在益州,都是南方,整天发愁的是如何防水防涝,在他的脑子里还没有因为缺水而带来麻烦的经历。况且他得知,南山上面没有水却有水源,有这个还怕什么。但如此一来水道就成了蜀军的软肋,这一点岂能逃过经验丰富的张郃的眼睛,张郃一下子抓住了蜀军的要害,导致蜀军全面溃败。
水道被破坏后蜀军仍不至于立即大败,一天不喝水有点儿难过,但不致这边没水那边就会死人,马谡还有反击的机会。但他是参谋人员,有智商也有情商,却缺乏胆商,关键时刻他方寸大乱,拿不出绝地反击的办法了。
而且马谡在军中缺乏足够威望,他是参谋出身,跟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也短,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亲和力和默契度,水道被断后众人对他肯定充满了指责和埋怨,马谡已经控制不了局面了。
以上多重因素叠加,注定了蜀军在街亭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