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孟达的靠山倒了(第3/3页)
这也就是一次普通的叙旧,说的人说完了,大概也就忘了,但听者有意,他们谈话时刚好有个人在场,此人名叫李鸿,担任何职不详,不过能参与孟达的私密谈话,应该也有一定地位吧。李鸿从头到尾听完了二人的谈话,尤其注意观察了提到诸葛亮时孟达的表情,他发现孟达对诸葛亮仍然很敬重。
凑巧的是,李鸿不久投降了蜀汉,时间是诸葛亮从南中回师的前夕。诸葛亮听说后,命人把李鸿送来,就在回师的路上接见了他,地点是朱提郡的汉阳县,时间是蜀汉建兴三年(225)的年底。李鸿向诸葛亮讲述了他了解的曹魏那边的情况,顺便也讲了孟达与王冲之间的这次谈话,诸葛亮对此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细节,王冲告诉诸葛亮:“可以看出孟达至今仍然非常敬慕您,只是他觉得再也回不到蜀汉了。”
这是一个重要情况,让诸葛亮陷入了深思,当时蒋琬和费诗也在场,诸葛亮对他们二人说:“回到成都后,得给子度写封信。”子度是孟达的字,尽管他杀了诸葛亮的大姐夫、曹魏的房陵郡太守蒯祺,于公于私诸葛亮都应该很恨这个人,但从诸葛亮的口气看,提起孟达仍然很亲切。
费诗看不上孟达这样的人,对诸葛亮说:“孟达是个小人,先前侍奉刘璋就不忠诚,后来又背叛先主,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还值得给他写信吗?”诸葛亮听了只是沉默,没有再说话。
回到成都,诸葛亮先向后主汇报了此次南征的详细经过,又对有功人员进行奖赏,忙完这些就过年了。
次年年初,诸葛亮真的给孟达写了封信,信中写道:“去年南征,年底才返回,在汉阳县正好遇到了李鸿,从他那里知道了你的一些情况,你的感叹表明你仍心存大志,说明你不是只图虚名,只知道背主叛国的那种人。孟君,过去都是因为刘封侵犯了你,损伤了先主的待士之义。另外,王冲编造谎言,而你却能明了我的心迹,不被王冲的谎言所惑,我重温你说过的那些话,想起往日的友谊,不禁依依东望,所以给你写了这封信。”
诸葛亮在信中表明,当年孟达之所以反叛完全是受刘封欺凌的结果,现在刘封被杀了,先帝也不在了,所以别有什么顾虑,还是回来吧!信送去之后,诸葛亮又派人去永安,向李严说明情况,请李严也给孟达写信相劝。李严和孟达都是刘璋时期的旧人,二人交往更深,也更能相互了解。
李严按照诸葛亮的要求给孟达写了信,信中说道:“我和孔明都受托孤之重,深感责任重大,常常思念有良才相助。”信写得言真意切,意思也只有一个,劝孟达回归。诸葛亮和李严的信秘密送到新城郡,孟达接信后深思良久,虽然他没有立即有什么表示,但心里已经有些动摇了。
到这一年的5月,突然传来了曹丕驾崩的消息,孟达知道他的靠山算是全倒了。不仅如此,司马懿以骠骑大将军的身份接替夏侯尚成为曹魏中线战场的总指挥,魏明帝明确司马懿“都荆豫二州诸军事”,成了自己的直接领导。
看来,这一回不反也得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