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不给刘备面子的人(第2/4页)
除了同学,诸葛亮在荆襄还有一批亲戚和朋友,诸葛亮与荆州七大家族或多或少地都有着交往,其中与庞、蔡、蒯、黄四家有姻亲关系,另外三家里,马氏的马良、马谡兄弟,习氏的习祯,杨氏的杨颙、杨仪兄弟,他们跟诸葛亮都是朋友,所以他们纷纷投靠了刘备。
马氏有五兄弟,表字里都有一个“常”字,老大字伯常,老二字仲常,老三字叔常,老四字季常,老五字幼常。五兄弟里老四、老五最有才干,分别是马良、马谡。
马良长相上有个显著特征,他的眉宇间有一撮白毛,所以襄阳一带有民谣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他比诸葛亮小六七岁,现在也就20岁刚出头的样子,他们很早便相识,诸葛亮曾在信中称他为“尊兄”,说明关系很亲近。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大约也20岁,或者还不到,他们兄弟俩来到刘备身边后,都被刘备任命为州政府内办事机构的从事,刘备有了这个州牧府,安排人的确很方便。
荆州有七大家族,论以往的实力习氏其实最厉害,他们的先祖习郁在本朝光武皇帝驾前称臣,被封为襄阳侯,当时整个襄阳都是他家的食邑。习家住在襄阳城南至宜城之间的冠盖里一带,修建了大片的豪华别院,相当显赫。
出身于习氏的习祯也很有才华,大家公认他比庞统差一些但比马良要高。习祯和庞统有亲戚关系,他的妹妹嫁给了庞统的弟弟庞林,这样习祯跟诸葛亮也有了亲戚关系。习祯也是此时投奔刘备的,职务不详。
庞林后来也在蜀汉为官,关羽主政荆州期间他是关羽手下的治中从事。曹操南下荆州时庞林和妻子——也就是习祯的妹妹失散,从此天各一方。十几年后他们还将重逢,并成为轰动一时的事,这到后面再说。
荆州另一大家族杨氏出了两个人物:一个名叫杨颙,一个名叫杨仪,他们后来都在蜀汉担任过重要职务,尤其是杨仪,名气很大,他们也是这一时期投奔刘备的,开始职务也不详。
荆州几大家族的成员也有一部分跟着曹操走了,如诸葛亮的姐夫蒯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选择孙权,也没有跟曹操到北方去,这与刘备的号召力和诸葛亮的影响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不愿意离开故土,愿意协助刘备经营好家乡。除了他们自身能力很突出外,他们在荆州还有很大的影响,对急于在荆州站稳脚的刘备来说这相当关键。
除了几大家族的成员,这一时期被刘备延揽的荆州人才还有廖立、蒋琬、刘敏、魏延等人。
廖立字公渊,荆州刺史部武陵郡人,他投奔刘备时不到30岁,但刘备很器重他,开始让他担任州政府办事机构的从事,后来直接提拔他为长沙郡太守。蒋琬字公琰,荆州刺史部零陵郡人,少时好学,聪明过人,长得仪态轩昂,气度不凡,跟表弟刘敏都因才学出众而知名当时。
刘敏表字不详,他后来也到蜀汉效力,成为一名重要将领,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官至扬威将军。
魏延字文长,荆州刺史部江夏郡人,他是一员猛将,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这一时期来到刘备身边,推测起来一开始的职务并不高,刘备入蜀时他只是一名部曲。
在人才获得大丰收的同时,刘备抢地盘的速度也很快。
荆州七郡里江北有三个,江南有四个。江南的这四个郡分别是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在地图上看它们面积很大,远远超过北方的三个郡,范围涉及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几个省区。
武陵郡的太守叫金旋,长沙郡的太守叫韩玄,桂阳郡的太守叫赵范,零陵郡的太守叫刘度,他们都是刘表任命的,刘表死后归服于曹操,还没等曹操动手把他们一一换成自己的人,赤壁之战就结束,曹操走了,这几个郡太守实际上处在了自治的状态。
刘备就任荆州牧,这几个郡理应听刘备指挥,但刘备与他们素无渊源,他们肯不肯甘心听命,刘备心里没底,所以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领兵去收服江南各郡。
进展很顺利,四个郡里有三个主动投降,只有武陵郡太守金旋试图武力抵抗,后战败被杀。
长沙郡境内有一支驻军,带兵的将领名叫黄忠,这也是一员猛将,字汉升,荆州刺史部南阳郡人,刘表时担任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一块驻守在长沙郡。曹操到荆州后有意拉拢黄忠,升他为裨将,仍然驻守原地,归长沙郡太守韩玄指挥。韩玄投降后黄忠也到了刘备阵营,他作战勇敢,战绩卓著,身为高级将领经常带头冲锋陷阵,逐渐成长为与关羽、张飞和赵云齐名的将领。